《古诗三首》之《暮江吟》 指导朗读,品味深情。 微课案例 【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诗三首》 【微课目标】通过指导朗读《暮江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微课内容】 幻灯片1《暮江吟》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一首广为流传的七绝。该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分,暮江夕照的景色。残阳、秋月、秋水„„,在有些人的眼里自然比不过生机盎然,鲜花烂漫的春天,然而在诗人的眼里秋天里迟暮的景色是如此的华美。暮色虽然有些凄凉,然而"夕阳无限好"."秋月更分明".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品味其中的深情。 幻灯片2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这种喜爱的情感基调,听老师读一下。 幻灯片3“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所以这个“铺”字要重读,读出诗人的喜爱之情。听老师读一下。 幻灯片4“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所以要抓住“瑟瑟、红”读出这种沉醉之美来。听老师读一下。 幻灯片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这里要抓住“可怜、真珠、弓”读出诗人对大好秋色的喜爱,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来,听老师读。 幻灯片6小结:我们一起品读了《示儿》,你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另一首古诗《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335ce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