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学

时间:2022-12-19 14:2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民族心理学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又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参照,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具体研究涉及特定民族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民族集团与民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等。 2、民族共同体: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

3、民族共同体心理就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4、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与他民族交往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观念等诸方面,以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与体验结果。

5、超时空:民族意识意识具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在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个民族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会延续,同时会背后人心理认知结构所顺应的。民族意识还可以跨越空间,而不是局限于地狱的限制。民族可以不再同一个地区,不再同一个社会,而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存在与发展却不受影响。

6、民族社会化:指在特定的民族群体中,个体通过与民族群体的相互作用,适应并吸收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民族意识与民族群体人格,成为一个符合民族期望的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第三章 民族心理学史略

1、民族学家魏茨和巴斯蒂安是最早涉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人。魏茨于1859发表《自然民族人类学》 巴斯蒂安提出“原始观念”

2、拉泽尔斯以及他的朋友最早提出“民族心理学”也是民族心理学创始人。创办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

31913年佛洛伊德与民族心理学有关的著作《图腾与禁忌》

4、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玛格丽特.米德的名著为《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卡丁纳是美国心理人类学拍的创始人和首领。 51936年,本尼迪克《文化人类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民族群体人格或民族性研究的诞生。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法, 内省法。 第四章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跨文化研究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广义的环境因素之一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2、跨文化研究对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1、为民族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服务;2、跨文化比较有助于曾加研究变量的范围;3、跨文化研究有助于确定引起民族共同心理及行为的变量;

3在《跨文化心理学》一书中,马尔塞拉等人提出四个研究等值借鉴:1、功能的等

值:在文化层次比较风俗的功能而不是比较风俗本身;2、概念的等值;3、语言的等值;4公制的等值;

4、民族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观察法,调查法)实地观察各民族社会的方法;有开创意义的田野调查是马凌诺夫斯基;2、心理测验法:(自陈测验;投射测验;绘图分析法;民俗与艺术分析法)是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5民族共同体的理解:1、民族共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民族共

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民族共同体心理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6、多种语言,分属四大语系:1、汉藏语系;2、阿尔泰语系;3、南亚语系(佤语,德昂语、布朗语)4、印欧语系;

7、多种文字,归属四大类型:1、表意文字;汉字;2、象形文字;纳西族的东巴文;3、音节文字;纳西族的哥巴文。傈僳族的竹书;4、拼音文字;傣文;拉丁字母;

8、宗教对民族意识所产生的影响:1、增进民族内部的一致性或趋同性发展;2、促进民族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3、加强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民族的特色化发展;4、成为构成民风民俗的重要内容;

9、当代民族意识发展特点: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民族意识也表现出了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1、民族意识具有超时空特点;2、民族意识随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3、社会化过程对民族意识的影响;4、民族意识受民族成员文化素质制约;5、民族意识随社会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10、影响民族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环境;习俗;宗教;

11、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魂《玛纳斯》 12、集体意象中的民族女性形象:藏族女神--------度母;补天使祖女神------女娲; 13、民族共同体的需要动机:1、生理心理需要动机是孕育民族物质文化的心理基础;2、归属需要动机是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心理基础;3、自尊需要动机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基础;4、情感需求动机是孕育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心理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d86e2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