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关于春分的手抄报内容篇二 春分诗词: 1、《蝶恋花·已过春分春欲去》 年代:宋 作者: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 2、《癸丑春分后雪》 年代:宋 作者: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3、《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年代:唐 作者: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4、《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 年代:宋 作者: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5、《春分日》 年代:唐 作者: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裴回月,晴在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6、《松寥阁与堪公夜坐看月晨起值花朝连春分纪事》 年代:明 作者:雪浪法师 自赴已公招,清言破寂寥。 茶全烹谷雨,春半及花朝。 薄雾笼寒月,微风上夜潮。 不知峰顶雪,还待几时消。 小学三年级关于春分的手抄报内容篇三 春分习俗一: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春分习俗二: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习俗三: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习俗四: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春分习俗五: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习俗六:犒劳耕牛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春分习俗七: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习俗八: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ea3526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