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一、诗人名片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被连累,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文学上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气骨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所作的诗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二、文题背景 滕王阁,为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受封滕王兼洪州都督时所建,故称洪府滕王阁。据说,在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并诗》后,它名声大噪,引得天下无数人前来观赏,并与岳阳楼、黄鹤楼一起,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后人刘坤曾为滕王阁题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说明:本联指出江山、王阁依旧,而才人、帝子无存,幽默地说明朝“兴”朝“废”变幻无常,而“此地”的“风景”却美丽“无恙”。因此,它的调子要比一般的怀古伤今诗显得高亢。 三、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 二、悟读,诗情画境 滕王已逝,佩玉鸣鸾宴会场面已然豪华落尽。旧阁无人赏游,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之相伴。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建阁之人而今安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共56个字,其中表现空间的字有阁、江、栋、云、帘、雨、浦、潭影;表现时间的字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汇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心——滕王阁,各自发挥其众星捧月的作用。 2.诗的第二句“佩玉鸣鸾罢歌舞”中的“罢”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想说明一种什么情况? 答案 “罢”是停止的意思。这一句重在说明当年的繁华热闹已经消失了。 3.诗的三、四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怎么解释?“珠帘卷雨”好理解,但“画栋”能飞走吗?两句中的“朝”和“暮”是实指吗?这两句要表明什么? 答案 所谓“画栋朝飞南浦云”的意思是:画栋只能与朝飞南浦之云为伴,“画栋”后省去了一个“伴”字。“朝”和“暮”是对举,修辞上叫互文,理解时不要把它们拆开,这两句应理解为:画栋和珠帘每天早晨和傍晚只能与飞往南浦之云和西山雨为伴。它表明了昔日热闹的滕王阁今天的冷落和寂寞。 4.如何理解“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 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夕晖。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04746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