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天空》观后感 看了一部老电影,叫《不一样的天空》。似懂又非懂,我还没习惯深入思考电影。搜了别人的影评,评价不是很多,看了之后有的赞同,而有的不赞同。 有一人概括得很简洁,运用荣格的理论,大致说这部电影是主人公潜意识慢慢浮现、暴露的过程,很同意。主人公的生活是平凡甚至乏味的,起初他一直为别人而活,要照顾弟弟、养家、修理房子、在一家杂货店重复地工作&&但他对生活也有着本能似的心有不甘,一开始他带着弟弟等候每年定期会经过的旅行车队(但不敢奢望有车为他而停,他也能潇洒走一回),对家人的状况他感到不满、无奈甚至轻视。但这一年有一旅行车(女主的)在经过这个小镇时抛锚,于是她们不得不暂留几日。而这正给这个小镇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更给男主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女主爱好旅行,自由洒脱,她艳丽俏皮的穿着打扮在那个闭塞的小镇很是吸引眼球。当然,这也吸引了男主的注意,女主则是之前就对男主照顾弟弟的温情印象深刻。后来彼此相互吸引的俩人接触交流,女主算是男主的思想启蒙者,至少是在男主躁动之时坚定了他潜意识中对生活的追求,和他一起畅想属于自己的生活。但女主出现后,男主是不是会为了自己,抛弃长期的负担,和女孩一起离开,过上旅行的生活呢?看的时候我隐约在猜测男主弟弟会不会因为他的失误而出事,从而影响他的决定,但没有发生这种狗血、揪心的情节,实际上,男主最终还是选择了承担家庭的责任。在女主告之车已修好即将离开而男主沉默不语、两人不欢而散,同一天在超市买的蛋糕被弟弟偷吃而打了弟弟一顿之后,他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他愤然开车离去,但后来还是在路上停下来了。平静下来后他去找女主,正好弟弟也跑到女主这儿来,于是他就悄悄看着女主陪弟弟玩(女主此时帮助弟弟成功挑战跳水),之后弟弟被家人接回去,他也准备偷偷离开,但女主发现了他,于是两人又促膝长谈,这里可以看到女主包容开放的心态不仅是帮助了男主,也帮助了他的弟弟,这次相处也算是两人的告别,弥补了之前的不欢而散。第二天早晨,男主又说他得走了,这话之前导致过两人不欢而散,但这次是理解、是尊重,这表明男主下定了决心,接受了现实。回家后的这一天正是弟弟18岁生日派对,他和弟弟和好如初(这一幕很感人),倾听妈妈对他离开的害怕和内心的自责、自卑(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而他对妈妈的态度大概从妈妈勇敢踏出门救弟弟、听到女主对妈妈的欣赏之后就改变了。所以当女主来给他弟弟送礼物时,他带她去见了母上大人,而之前他大抵不愿意。两人见面时对话很简单,但明显感到女主再次像圣母一样,似乎又打开了他妈妈自卑的心结。所以男主和女主分别时,男主不知说什么,说了句谢谢你。因为虽然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小镇,但他的心态已发生变化,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改善了,他更能接受、欣赏身边的人,同时他可能有了自己更坚定的追求。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结果最后男主母亲在打开心结之后平静地离世了,男主为保全母亲免遭别人嘲笑的尊严,决定以烧掉自家房子的方式火葬母亲(其实房子也很破烂了,不断在修补)。而这给儿女们生活带来的契机是他们负担真少了或者说没有了家庭的主心骨,他们都各自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学校或生活,各奔东西去了。影片最后和开头相呼应,同样地,男主带着弟弟等候路过的旅行车队,但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决定离开了,并真的随车而去,当然是坐的女主的车。 上面是故事情节的大致梳理。有人提到这部电影讲的是苦难中如何保留自由。我的思路大致是这样梳理的,觉得电影谈的是责任和自由。男主从被动地承受到主动地接受,才获得了最后的自由。但还有一点,没看到人提到,就是电影里实际上还有很多社会背景的线索,所以我感觉电影可能在谈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电影中,男主所在的小杂货店生意惨淡,大超市挤压了小杂货店,移动汉堡餐厅进驻了小镇,我暂时无法详细描述这种现象,大概是常提的现代性。还有种对比是我明显感受到的,就是男主母亲的安土重迁(这和我们国家的观念倒很像,电影中所展现的男主的生活和选择也总让我觉得像中国人,印象中美国人不是挺开朗嘛,这个很腼腆,可能是有所变化)和女主等新一代的移动生活。男主正是面临着这样的新旧观念的冲突,但无疑电影的结局彰显的是人对自由的向往,也是社会变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电影最后会有母亲离世这一幕。可以说,影片中母亲是一代人的代表,他们安土重迁,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听说乡土中国描写的中国人也这样);而男女主角、弟弟都是新一代的代表,特别是女主角,她是自由、独立的鲜明象征,有人注意到弟弟这个角色,他也是向往这样的生活,因为他本能地喜欢和开明的女主玩耍,还总喜欢往高处爬,看不一样的天空,所以母亲的离去也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她那一代人的老去,新一代才会登上历史舞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265ceaeefdc8d376ee3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