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报告会演讲稿:最是书香能致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止一次的提出: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是一名教师,我对此感悟颇深。 我女儿在少儿时期表现并不聪明,小学低年级考试成绩一般在六七十分,既然六十分及格,我就没有在学习上对她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读书却从未放松,每天看课外书,背诗、词,奋力攀于书山。一个暑假她读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童年》、《在人间》、……多本青少版图书,在开学以后的假期表现条上,教她的范老师才知道这个爱打口哨的淘气小女孩还爱看书,而且还有批、划、注音、随感。三年级期末考试时这只丑小鸭长成了白天鹅。范老师盛赞是读书改变了孩子。各位一定深有同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很容易以勤补拙,到了高中阶段,仅靠勤奋很难突出,所以有人说“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读书还能引导孩子思考。我女儿在小学低年级背诵了毛泽东诗词并阅读了赏析,一段时间以后孩子悄悄对我说:“妈妈,我梦见毛主席摸着我的头说‘这个孩子才是我的接班人啊。’”今年已上初一的女儿激动地写下了她对读书的看法:书是海,读书是游泳;书是山,读书是攀登;书是天空,读书是飞翔;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 读书学习其好处之多,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完全的,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时的一些做法。 培养少儿读书的兴趣是潜移默化。 女儿两三岁时,我有一次给她读《呼兰河传》: ······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的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 女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一闲下来,她就会说:“妈妈,读“樱桃”吧。”我不厌烦,一定读给她听。之后她又爱上了《鲁宾孙漂流记》,寥寥数字的拼音版插图书,上学也要装在书包里,爱不释手。让她读吧!她从中得到了快乐,不是有句话叫“好书不厌百回读”吗?上小学后,孩子想了解四大名著,我想了又想,先给她买了插图拼音版,再买了插图青少版,最后才买了原著,很多孩子直接读青少版甚至原著,总是提不起兴趣,女儿却每一次都读得津津有味。所谓“常读常新”。对于国文经典我采取积少成多的办法,每天一首诗或一句话,几年下来,背诵了《毛泽东诗词》、《唐诗三百首》、《论语》、《老子》、《宋词三百首》。久而久之,再拿起四大名著或金庸的武侠小说,女儿常有顿悟之感,此之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面对我所教授的没有阅读习惯或阅读能力的初中学生,我采取了引导法,范读法,重点推介法,知识竞赛法。 对于语文教学,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大语文观”。我经常对学生说:“一个只看语文课本而没有广泛阅读的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鄙陋的。”“作文写得好,绝不是老师教得好,而是学生读书多。老师只能交给你们语文常识和语法修辞,鲜活灵动的语言却是你们自己的。”“高尔基、安徒生都是靠大量阅读而做出伟大成就的。”······与此同时,我利用点滴时间为学生朗诵,指导学生朗诵,使“美读”一词植入学生心田,天长日久,学生读书的愿望开始如潮水般涌动,很多学生就像爱唱歌一样爱上了读书。利用孩子们的爱美之心,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使孩子们明白:容颜可以老去,才华和气质却像藏酒,弥久越香。 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之后,我开始重点推介。一个阶段,重点推介一本书,但不强迫,采取“姜太公钓鱼”的方法。不同之处是,我制作了精美的“钓饵”:把书里最精华的部分声情并茂的时不时读给学生听。并经常拿着这本书出入教室,所谓“上好之,下必效之”吗!随后针对这一阶段的推介书目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积极准备。 若干时日后,我欣喜地发现大多数学生开始自觉地漫步书林,畅游书海,作文课也开始因为有了“源头活水”而变得轻松快乐。 总之,“一年胜负在做题,十年胜负在读书”,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发展,让每个孩子迷上读书,和书成为朋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8209d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