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印支燕山喜山构造旋回 1 海西运动 1.1介绍: 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Varisian,运动。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西或华力西褶皱带。海西运动起初在德国用于不同时期褶皱、断裂作用造成的任何山地~后限指晚古生代造山运动。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古生代的结束。 地质运动: 海西构造期~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当加里东运动因褶皱造山而终结后~即转入整个地壳比较稳静的泥盆纪~这时没有褶皱运动~只有升降运动。因此在加里东造山带上~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如库兹涅茨盆地、米努辛斯克盆地。在这些盆地里~后来都沉积有泥盆纪、石炭纪和二迭纪地层。泥盆纪末期~海侵现象又为陆地上升所代替~但到下石炭纪时~在大地槽和地台上~又有大规模的海侵~一直延到中石炭纪~这一时期为海西运动的前半期。 1.2对大陆的影响 1.2.1中石炭纪 中石炭纪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纪和上石炭纪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这个造山运动在二迭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 海西构造期形成的山脉和加里东构造期形成的山脉都可称之为旧褶皱山~由于山脉硬化较早~久经侵蚀~地势已大为降低,而今日的地形~主要是阿尔卑斯期以后所隆起的山块。 1.2.2阿尔卑斯运动 阿尔卑斯运动对亚洲大陆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新构造运动对亚洲的地貌影响如何, 阿尔卑斯构造期包括整个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包含两个褶皱运动~即太平洋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太平洋运动,印支运动,是中生代的地壳运动~也叫旧阿尔卑斯运动。在我国发生在二迭纪的叫印支运动~发生在侏罗、白垩纪的叫燕山运动。太平洋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维尔霍扬斯克山脉、科累马山脉、外贝加尔东部山脉、锡霍特山脉、中南半岛东部山脉以及喀喇昆仑山脉、闽浙太平洋褶皱带等。经过这次运动~除喜马拉雅地槽等个别地区外~海水都退出了大陆~分散的陆块联结起来~一些古生代褶皱带~在印支运动中重新活动~普遍发生基底褶皱。从此~亚洲山地地形占了优势。 喜马拉雅运动也叫新阿尔卑斯运动~主要为新生代第三纪的褶皱运动~其褶皱期自白垩纪到晚第三纪~形成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山脉。它分成两带~一为喜马拉雅—阿尔卑斯褶皱带~西起小亚细亚半岛~经高加索、伊朗、西藏、中南半岛西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并通过苏门答腊、爪哇岛与另一带—东亚岛弧带相接。东亚岛弧带~北起科里亚克山脉~向南经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列岛、硫球群岛、台湾岛~直至菲律宾群岛。 1.2.3第三纪 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结果~亚洲大陆已接近现在的形态。西藏和横断山区发生强烈的块状上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随着青藏高原的上升~柴达木断裂下陷~形成为大型山间盆地。许多旧褶皱带~如阿尔泰山、天山、秦岭等也有强烈的线状隆起和断裂。 1.2.4第四纪 第四纪初期以来~亚洲各地升降运动仍在继续~这就是新构造运动~隆起和沉降对亚洲巨地形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在第四纪至少升高了一、二千米~现在喜马拉雅山每年仍以1.8厘米的速度上升着。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红海以及贝加尔湖和死海地沟等~都是第四纪以来由沉陷而成的。 2 印支运动 2.1简介 印支构造期~简称印支期~是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法国地质学家Gromaget (1934)在研究越南的地层时~首次提出印支运动的概念。后经黄汲清的倡导~这一概念在中国也得到广泛使用。最初~印支运动只是指中南半岛和中国华南地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所表现的构造运动~但现在已经把从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运动都统称为印支运动。 即印度支那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由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得名。该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称印支褶皱带。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许多地质学家对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作过大量研究~并分别以“象山运动”、“艮口运动”、“淮阳运动”等命名。对这期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晚期海西运动~有人认为属于早期燕山运动。1945年黄汲清将阿尔卑斯运动划分为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个旋回。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c882c1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