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怎么占用写作文格子 如果只有一个数字就一个数字占一格,多于一个数字的两个数字占一格,奇数个的最后一个数字单独占一格。 作文写法 1.开头的写法: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于记叙文,也可用于议论文。 (7)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11)侧面转折描写:从另一个方面来烘托文章主题,引出下文。 (12)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文章格调升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首尾照应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空4个格写文章题目,文章每段开头空两个格,标点符号占一个格,数字没有具体要求依个人习惯,一般“2021”,“20”放在一个格里,把“09”放在两个格里,6.5%放在一个格里,3.55放在一个格里,如果文章中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冒号和上引号写在一个格里,如果凑巧冒号和上引号要写在这一行的最后一个格里,那么冒号写在最后一个格子里,上引号转到下一行,对话节尾的句号或者感叹号和下引号写在一个格里.写作时任何标点符号(上引号除外)都不能写在每行的第一个格里,那个标点要和上一行末尾的字写在一个格里.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 1、“1"象粉笔,是在左上格靠近竖中线附近起,斜线到左下格的左下角附近。 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2”象小鸭,起笔在左上格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竖中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格的左下角,碰线向右一横。 3、“3象耳朵,起笔在左上格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右碰竖中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横中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左下格的竖中线,然后再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左线。 4、“4”象小旗,从左上格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左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 第二笔从左上格右上角附近斜下去,到左下格底线当中碰线。 5、“5”象钩子,从左上格的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左下格的竖中线、下线弯向左边线为止。 最后,从左上格起笔处稍下的部位向右写一横线。 6、“6”象哨子。 从左上格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下格左边线、底线,再向上碰左下格的竖中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横中线。 7、“7”象锄头。 从左上格的左上角向右到竖中线写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左下格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8”象娃娃。 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向勺子。在左上格右上角偏下处起笔画一个四面碰线的大半圆至起笔处下方处(不封口),然后斜直向左下格底线中间收笔。 10、“10”象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 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扩展资料阿拉伯数字的标准写法: (1)、每个数字要大小匀称,笔划流畅;每个数码独立有形,使人一目了然,不能连笔书写。 (2)、书写排列有序且字体要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地写, (数字与底线通常成60度的倾斜)。 (3)、书写的每个数字要贴紧底线,但上不可顶格。 一 般每个格内数字占1/2或2/ 3的位置,要为更正数字留有余地。 (4)、会计数码书写时,应从左至右,笔划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左后右,防止写倒笔字。 (5)、同行的相邻数字之间要空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但也不可预留间隔(以不能增加数字为好。 (6)、除“4”、“5”以外数字,必须一-笔写成,不能人为地增加数字的笔划。 (7)、“6”字要比- 般数字向右上方长出1/4, “7”和“9”字要向左下方(过底线)长出1/4。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d0b3f5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