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名贤集节选一

时间:2022-03-26 06:4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仲村小学 年级 传统文化 学科备课

课题名称

名贤集》(节选一)



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辅助环节



教学重难点

建议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般操作流程

板书课题

先学



后教





辅助环节

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读书看书

小组讨论 练习提问

交流

更正生师

完成作业检测反馈

教学准备 主备老师

纪艳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 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 “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课件 执教老师



纪艳


重点字词: 末儿 重点句子: 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板书设计:

名贤集》(节选一)

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课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20ced4b0717fd5370cdc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