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宁波,交关赞”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拉宁波,交关赞” ——关于宁波老话现状与传承的思考 蛟川书院 沈莹莎 指导老师:曹群 【内容摘要】方言是维系乡土感情的纽带,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石骨铁硬的宁波老话,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宁波方言对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让宁波老话这颗语种的珍珠不在历史长河之中消失?本文对宁波老话在身边同龄人中的掌握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并就如何传承宁波老话提出几点小小的建议。 【关键词】宁波老话 溯因 传承 倡议 去年重阳节前夕,我校组织团员到庄市光明敬老院看望老人。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为老人们表演着节目,但老人们还是更愿意拉着我们的手尽兴地聊天,那么多学生中只有我和毛馨儿会讲宁波话。或许他们最需要就是有人和他们拉拉家常吧,于是我们俩成了敬老院里的“香菜芋艿头”,临走的时候,老人们还依依不舍地对我们说:“下回有辰光,再来和!”经历此事,我突然感觉到身边会讲宁波话的人越来越少,比如我们同学间早已不讲宁波话了,有的甚至连听懂都出现了困难。怎样让宁波老话这颗语种的珍珠不在历史长河之中消失呢?首先我在校内做了一次关于宁波老话的调查。 晒数据——“伐问伐晓得,一问真吓煞” “大大小顽,坐高高矮凳,捞厚厚薄刀,切石硬脯糕,喂(yu)黑黑黄狗”,这是一句简单但又经典的宁波老话,意思是:一个少年男子坐在高凳子上,用一把不太锋利的切菜刀,切了一块有点发硬的发糕,用来喂给长着黑毛的狗吃。就这句话,我调查了初一(5)班和初二(9)班96名同学对宁波老话的听、讲情况,排除外地学生12名,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完全听懂 并清晰表述 基本听懂 但表述不清 11 17 28 基本听不懂 20 18 38 完全听不懂 8 5 13 小计 41 43 84 初一(5)班 2 初二(9)班 3 合计 5 真是“伐问伐晓得,一问真吓煞”,从上表可看出,90后的年轻人对宁波老话的掌握极其不容乐观,实在有愧于宁波人的身份。对于他们来说,宁波老话的距离,比英语更遥远。如果再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许不远的未来,我们只能在录音资料里,才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宁波老话了。 溯成因——“原因交关多,一句讲伐清” 1、学校因素——普通话的推广 为了推广普通话,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系统学习拼音,学讲普通话,一张稚嫩的白纸“刷刷刷”地被描上了普通话的美丽蓝图。但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孩子普通话是学会了,家乡话却不会讲了。以我为例:每天在校的时间一般为7:15~ 16:45,这段时间无论上课下课,回答提问还是同学间交谈、嬉戏, 毫无疑问说的是普通话。你看,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会听、会讲宁波老话,何其困难。 2、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更何况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于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大行其道。在孩子第 1 页 共 3 页 刚刚开始牙牙学语起,很多年轻的父母就告诉老人不要跟孩子说宁波土话,家长自己在家中也只讲普通话,这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听懂宁波老话。我表妹就是其中之一,记得有次我爷爷用方言讲起亲眼看到小偷被路人抓住的事情,他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津津有味,可表妹在一旁却听不懂,急得直让姑姑做翻译。此谁之过? 3、社会因素——时代的需要 由于宁波人多田少,再加上宁波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宁波人自古具有一种敢拼敢闯的宁波精神。到了外地,一口石骨铁硬的宁波话自然是无法和人沟通的。于是宁波人独有的灵桥牌普通话大行其市,期间也闹出了许多笑话。 据说有一次市领导到中央汇报工作,激情洋溢的汇报结束后,中央领导“硬是一句没听懂”。更加广泛流传的一个段子是这样的,中央记者要采访北仑港,可是听到接待的人说那里是“不能讲(北仑港)”“不能去(北仑区)”什么的,弄得记者一头雾水。知耻而后勇,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公务人员强制学讲普通话的决定,最严重的处理是3年内通不过就撤职。自此形成了公务部门人人会说普通话,公务时间基本都讲普通话的局面。至此,宁波方言在政治舞台上渐渐隐退。 论意义——宁波老话就是“阿拉的咸齑黄鱼汤” 1、宁波老话——阿拉的精神食粮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北吴)甬江小片,分布在宁波市六区、奉化、象山、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南部、慈溪东部,舟山群岛,使用人口约500万。诸土语十分接近,内部一致性很高。由于宁波帮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阀——奉化人蒋介石、最大的富豪——镇海人虞洽卿、最大的帮派头子——余姚人黄金荣,以及宁波人从小就到外出学做生意的生活特色,使宁波老话对政经界有较大的影响力。现代的宁波老话,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此外,宁波老话十分精彩生动,象声叠韵词用得特别多。比如“毕毕跳跳”、“嘟嘟飞飞”、“格格笑笑”;再比如“急绷绷”、“怕势势”、“酸汪汪”;更为有趣的是宁波老话组字构词经常与别人对着干,如客人叫“人客”,着火叫“火着”,热闹叫“闹热”,螺蛳叫“蛳螺”,冰棒叫“棒冰”,“转弯”叫“弯转”„„侬看阿拉宁波老话味道赞伐?可这样一种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生动精彩的语言,正在快速地走向没落,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2、宁波老话——阿拉的精神纽带 几千年来宁波人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着,在外我们讲着普通话,讲着英语,讲着各地能够交流的语言,但是回到家,回到家乡,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讲着亲切的宁波老话。是啊,正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到久别的故乡,人面不识,乡音未改,这就是家乡亲人的凭证,自有儿童笑脸相问。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浓浓的乡音更能打动人的心灵?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远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表姐。虽然她离我很远很远,但是因为我们常在QQ上用宁波话聊天,所以我的心里总感觉她就生活在我的身边。 幼时的生活记忆和乡土气息,是人生的根基。一个儿时出国的华侨,只要他仍讲着家乡话,几十年以后,他还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一个在国外出生的华裔,只要家里不用汉语交流,他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文化的烙印效应!这就是语言的精神纽系! 3、宁波老话——阿拉的精神遗产 保护语种和保护物种一样重要,但你知道吗?每两个星期,就将有一种语言在世界某个角落消亡。哪一天会轮到宁波老话呢?你愿意看到这个悲剧的发生吗?四明大地,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宁波老话就是在四明大地上创造出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祖先留给第 2 页 共 3 页 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后人将之传承,责无旁贷!我们的祖先,磨制了精巧的石器,创造了贼硬的土话,播下了金黄的水稻,收获了白糯的汤圆,我们为祖先创造的文明而骄傲,我们更要将之传承发扬!方言承载个性,国语承载共性。传承宁波老话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发倡议——“木勿凿勿通,人勿学勿懂” 1、琅琅上口编教材,多样开放创环境 我建议宁波市政府要组织编写统一的宁波话教材,并从小学开始,将宁波话教材带入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以上的课程进修学习。同时,学校要有意识的开放讲方言的环境,例如在蛟川书院广播站开播方言节目,校学生会可以组织方言故事大赛等。另外,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金,我建议幼儿园老师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上课时讲普通话,但日常交流建议用宁波老话。 2、潜移默化来启蒙,积极主动去交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我呼吁家长们,在家里多和孩子讲讲宁波话,给孩子一个学习宁波老话的家庭环境。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90后、00后来说,也要敢于开口,不要怕难为情,特别是和家人交流时,一定要试着说,要多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聊天,这样既增加了亲人间的感情,也慢慢学会了宁波话。“蜒蚰蛳螺上宁波,只要日脚多。”朋友们,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学、讲宁波老话,假以时日,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讲一口流利的宁波老话! 3、媒体各界齐携手,各显神通共传承 现在宁波电视台播放的“来发讲啥西”和贾军主持的“宁波老话”节目,对传承宁波老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时间太短。建议宁波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要专门开辟一个频道,全天播放方言节目。据说镇海区和其他几个县市区已经着手方言形象代表的寻找和方言录音的制作,这也是一个传承宁波老话的好办法。只有社会各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宁波老话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讲述机会,才能使宁波方言这个古老的文化重现其迷人的魅力! 宁波是我们的家乡,只有爱家乡才会爱祖国。来吧,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学说宁波话,让我们骄傲地抬起胸膛,大声地说:“阿拉宁波,交关赞!”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806014b4daa58da0114a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