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文化的历史冷知识

时间:2022-10-23 22:51: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夕文化的历史冷知识

1 中国什么时候有了七夕和牛郎织女

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大东》(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上面说: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天上有河汉,看着发亮光。有颗织女星,一天移七次。虽然移七次,却不成纹样。还有牵牛星,看着像驾车。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当时七夕夜的牛郎织女还纯粹只是天上的星星。 2. 牛郎织女什么时候成了夫妻

那么牛郎织女什么时候被人格化,而且还成为了一对夫妻呢大约是在秦朝至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著名的古诗被编入南朝人萧统的《文选》当中(后来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总名为《古诗十九首》,据说这是东汉时期无名氏的作品。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至少织女已经被人格化了,她会织布(札札弄机杼)也会哭(泣涕零如雨),还会思念情郎(脉脉不得语)

而牛郎织女成为夫妻的故事,也见于同时期的另外两部作品,一部是南朝梁殷芸的《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一部是任昉的《述异记》,故事大同小异: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絍。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述异记》

天帝怜悯织女独处,将它许配给河西的牵牛郎,结果织女嫁过去后,就不再织布了!哈哈哈,也是一个懒宝宝!把天帝给气的,又把织女给遣回了河东,以后

1






只允许他们一年见一次。

另一则秦代古籍《秦简日书》里,则记录了一个更加残酷的故事,它是这么说的: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织女竟然被牛郎抛弃了三次

3. 牛郎织女不是来撒狗粮的,搞反了

由上面的故事可知,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是个bad ending,不存在撒狗粮之说。事实上,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倒霉的忌讳。 汉代《淮南万毕术》上讲到一个流传于民间的巫术(汉朝中后期特别流行谶纬之学),说是如果不想让妻子离开,就必须在七月七日这一天,把她最近一次来月事的布条烧成灰,放在门楣上,而且这事得悄悄做,不能让妻子知道。 否则,过了这一天,妻子就会像织女离开牛郎一样的离开了。在这里,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暗示为夫妻分离。

而且至今,在传统的老黄历上,还赫然记载着七夕这一天忌嫁娶,跟情人节的美好期盼反方向有没有

4. 七夕不是情人节,是妇女节

事实上,在古代七夕不是作为情人节,而是作为妇女节(女儿节)来过的。夕节又称乞巧节,是女孩子向织女(这个育有一对儿女的织布高手)乞求让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

男耕女织在古代是最基础的小农家庭存续的形态。女人无论是待字闺中还是出嫁以后,女红始终是她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她们就在七夕这一天,向着象征巧手能织的织女星祈祷,乞盼自己手艺能越来越好,将来嫁了人也能让夫家满意,有一段美满姻缘。

于是在七夕这一天,最多的活动除了乞巧,就是织女们互相比试女红了。 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和乞巧节(20xx年列入),就是由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作等部分组成,伴以歌舞,分成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来举行的,全程提现女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男人则无甚关联。

而且说起来牛郎织女是夫妻,并非情人,将七夕夫妻相会变成情人相会,么看也是件很牵强的事。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8120d1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