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幼儿的行为

时间:2023-02-28 13:3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幼儿的行为

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而幼儿园的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班主任,但管理的范围却很广,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甚至包含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情,比如吃饭、穿衣、如厕等等。

第一步,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时,比如案例中两个孩子不吃饭了,作为观察者和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思考,推测孩子的想法和感受。XXXX对吃饭没兴趣了,从小班孩子注意力特点看,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在1015分左右,很可能已经超过这个注意力时间了,他们对吃饭这件事情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这时我们教师需要做什么。适时介入,重新燃起他们对吃饭的兴趣。接下来继续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手段去介入,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情况,是他们根本吃不下了,还是不愿意吃,推测他们此时的想法和感受。从这个案例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来,XXXX不是吃不下,而是不愿意吃,由此可见,建立在老师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老师的判断和介入方式是正确。

第二步,当教师选择言语介入时,用怎样的言语才能影响孩子的积极行为?“XX,今天的饭好吃吗?”这是老师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询问与描述。老师说:我看出来了,你的饭都已经吃掉一大半了,肯定很好吃。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同时又给予孩子一种积极的暗示肯定很好吃。这里不涉及对与错,好与坏,给孩子非判断性的评价。而且这样的评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肯定很好吃,是基你的饭都已经吃掉一大半了的具体行为上进行判断的,里面还蕴含了解释反应,即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吃掉一大半了,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客观认识某一件事情,而且能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反过来猜测孩子现在的想法,可能会是老师竟然没有批评我,还表扬我已经吃掉一大半了,原来我的行为是被老师关注的,从而愿意用积极地行为来支持老师接下来的事情,不要以为我们的孩子小,他们现在一个个都很聪明的,知道接下来肯定有事情,不可能就这样算了。从这样一段话里,我们总结出来,在言语交流中,首先要给予孩子非判断性的评价,先对客观事实进行描述,不带感情色彩,由这样的实际情况,可以用简单、精准、积极的语言评价你这样的行为如何。可以表扬,或表示不满,但一定要建立在孩子具体的行为上,不能给孩子一种空穴来风的感觉。

第三步,性格赋予,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策略。案例中的老师是说你很能干的,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原来我在老师心里是个很能干的孩子,这会刺激他继续用积极的行为表现来巩固自己在老师心里的定位。平时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是乖宝宝你很棒的,其实这个意思,或者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引导孩子朝这个目标努力。只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老师的性格赋予切忌空泛,你要给予孩子具体的概念,我是哪里棒,乖在哪里,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在案例中老师紧接着就说知道怎么吃饭的,对吗?”你的能干体现在你知道怎么吃饭的,所以孩子接下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第四步,事情发展到现在,提出具体要求或希望就是顺水推舟的了,那我们赶紧把剩下的吃完吧。可以推测的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孩子是很愿意完成的了,事实证明XX高兴地埋头吃起饭,注意这里,高兴,反映了孩子现在的心理状况,接受程度。

从教师对另一个孩子的互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也是围绕这些步骤进行的,同样有效果。当然,这不是千篇一律,都可以解决,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大,首先建立在你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对症下药,方能收效。

教师的教育语言对幼儿的行为影响,真的是在我们日常教育语言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同时教师在组织语言上的巧妙运用和形象化,是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行为的对与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a0577e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