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简介

时间:2023-05-05 06:0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颐和园以山势奔腾起伏的西山群峰为背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⑩的效果。全园布局,大体上可以分为政治活动、生活居住、游览三个主要区域。

政治活动区:以东宫门内供封建帝后朝会王公大臣的仁寿殿为中心,包括殿前两侧的南北配殿,以及仁寿门外的南北九卿房和东宫门外的南北朝房。这组建筑群,整齐地对称排列在从东宫门外“涵虚” “奄秀”牌楼起,通过东宫门、仁寿门直到仁寿殿的中轴线两侧。清朝的帝后们,夏天住在园中,就在仁寿殿听政。

生活居住区:仁寿殿的背后,便是玉澜堂,宜芸馆和乐寿堂所组成的封建帝后生活居住区。这是用五六十间迂迥曲折的游廊沟通起来的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南临昆明湖,北倚万寿山,东有德和园大戏楼,西面又紧接贯串游览区的长廊入口,是生活居住区的主体。 游览区:是颐和园的主题部份和全园的精华所在。它又可以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后湖三个区域。

万寿山前山的布局以佛香阁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展开。从山下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开始,向北通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层层上升,构成了用琉璃瓦复盖的前山主体建筑群,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在这条中轴线的东侧,是转轮藏和高大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是五方阁和宝云阁(即铜亭)。万寿山上从东到 西,在林木映掩之间还点缀着景福阁、千峰彩翠、意迟云在,重翠亭、 福荫轩、 写秋轩、云松巢、画中游等亭台楼阁,可供登临俯瞰昆明湖景色。沿着前山的山脚是一条长达七百多米的彩画长廊,它依山带水东起乐寿堂西侧的邀月门,中穿排云门,西止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从南侧把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圈廓了起来,使他们连成一气。

万寿山前山面临着昆明湖,宽阔的水面为园林的布局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水面占去了四分之三,建园时便是围绕水面进行设计布局的。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俯览湖面。清彻的湖水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光山色,上下辉映。北岸沿着长廊的外侧,是一条傍山环湖的白石雕栏。它清晰地勾画出山水之间的界线,又将湖山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东岸,是一道石造长堤。岸边由北向南分布着知春亭,文昌阁、廓如亭等点景建筑。廓如亭畔长达一百五十米的十七孔桥横卧波心,西接南湖岛。南湖岛中涵虚堂高踞山石之上,突出在绿树丛中,与万寿山佛香阁遥相呼应。昆明湖西部水中的西堤,遍植桃柳,春夏之交,垂杨拂水,绿树含烟。著名的西堤六桥, 隐现在堤花岸柳之中。其中早白玉雕砌的玉带桥,线条流畅,玲珑多姿,映衬着堤上的烟柳,分外显得明洁莹润。玉泉山的泉水便从桥下注入湖中。

西堤西部的湖面又用短堤分割成南北两个水域,北部湖中有团城岛,南部湖中有藻鉴堂,这两个岛上原有的建筑都被英法联军烧毁。昆明湖的湖面由北向南逐渐收缩。东西两堤的南端汇合处,是一座与玉带桥形状相似的绣漪桥。昆明湖水便从这座桥下流入长河一直通往北京城。

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西麓的岸边,有一只早白玉雕造的石舫,由此向北,穿过荇桥、万字河,半壁桥,便折入了后山后湖在后山上,清漪园时代的建筑大部分只剩下荒台废基,重建颐和园时,未加修复,后山中轴线上的香岩宗印之阁和分布在它四周的多种形状的基座和塔台,原是一组西藏式样的寺庙建筑。两侧,是残存在西部的云会寺和东部的现善寺。后山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多宝琉璃塔,突出在善现寺东部的苍松翠柏之中。后山以曲折幽静著称,山路在山间盘绕,路旁古树参天,苍劲挺拔。山上布满山花茂草、灌木丛林,青翠欲滴。山下清溪(后湖)蜿蜒, 流水潺潺。沿溪漫步,只觉得山青水秀,野趣横生,景色宜人。后湖最大的建筑是三孔桥,三孔桥高跨水面,把北宫门和后山中轴线主体建筑连接起来。

夹岸是著名的买卖街(俗称苏州街)遗址。后湖的东端、万寿山东麓便是谐趣园。谐趣园建造得


小巧精致,别具风格。园内的涵远堂、瞩新楼、饮绿水榭等十三座亭台轩榭环绕着中间的荷池,并用百间游廊互相衔接起来。夏季荷花盛开,清香四溢,在这里品茗赏荷,幽趣无穷。谐趣宫门外南边是紫气东来城关。穿过城关向南,便是德和园大戏楼与东宫门内的政治活动区。

颐和园的园林布局,有主体,有细节,有变化,有对比,运用一系列传统手法,成功地处理了园内和园外、万寿山和昆明湖、前山和后山,山上和山下,局部和总体,人工和自然的关系,从而形成为一座优秀的古典园林。

在清初的“三山五园”里,最负盛名的圆明园是由许多自成一体的园林集合而成。而清漪园在开始营建时,就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两大组成部分,并以高阁、长廊、修堤,大岛,巨桥,广厦这样一些大型建筑组合成一个气魄宏大的园林。颐和园是在清漪园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它不但基本上保持了清漪园的平面布局,而且中心建筑佛香阁和其它一些主要建筑也是按原样恢复的。因此,颐和园仍然显示了它作为一个统一的宏大园林的特征。这种 艺术效果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颐和园内的东部向西眺望,西山群峰起伏,北高南低,最南端渐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bf98e68561252d380eb6e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