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三个重要概念:检查点、里程碑、基线 什么是基线(Baseline)? 基线是软件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了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至于对外的正式发布,更是应当从基线了的版本中发布。 基线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它提供一个正式标准,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准,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准。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参与项目的开发人员将基线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录和文件填入他们的工作区。随着工作的进展,基线将合并自从上次建立基线以来开发人员已经交付的工作。变更一旦并入基线,开发人员就采用新的基线,以与项目中的变更保持同步。调整基线将把集成工作区中的文件并入开发工作区。 为什么要建立基线? 1、重现性 重现性是指及时返回并重新生成软件系统给定发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项目中的早些时候重新生成开发环境的能力。 2、可追踪性 可追踪性建立项目工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其目的在于确保设计满足要求、代码实施设计以及用正确代码编译可执行文件。 3、报告 报告来源于一个基线内容同另一个基线内容的比较。基线比较有助于调试并生成发布说明。 建立基线后,需要标注所有组成构件和基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重新建立。 建立基线有哪些优点? 1、基线为开发工件提供了一个定点和快照。 2、新项目可以从基线提供的定点之中建立。作为一个单独分支,新项目将与随后对原始项目(在主要分支上)所进行的变更进行隔离。 3、各开发人员可以将建有基线的构件作为他在隔离的私有工作区中进行更新的基础。 4、当认为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5、您可以利用基线重新建立基于某个特定发布版本的配置,这样也可以重现已报告的错误。 基线如何使用? 定期建立基线以确保各开发人员的工作保持同步。但是,在项目过程中,应该在每次迭代结束点(次要里程碑),以及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结束点相关联的主要里程碑处定期建立基线: 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先启阶段) 生命周期构架里程碑(精化阶段) 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构建阶段) 产品发布里程碑(产品化阶段) 分类 第一次提出软件配置项就构成基线配置项。基线分类列表如下: ——系统功能说明。系统模型,项目计划,进度安排;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包括:图形分析模型、过程、原型、数学规格说明; ——设计规格说明。包括: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对象的描述等;验收规格说明; ——测试规格说明。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预期结果、测试记录等; ——数据库描述。包括:数据模式、记录结构、数据项描述; ——模块规格说明。包括:模块功能、模块算法、模块接口等描述; ——运行系统。包括:模块代码、链接模块、数据库、支持及工具程序等; ——用户文档。包括:安装说明、操作说明、用户手册等;培训计划;维护文档,包括:故障报告、维护要求、更改记录等; ——项目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项目生命周期中有三个与时间相关的重要概念,我发现很多人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准确,更不知道如何进行控制。因此把这三个概念论述得比较准确的一段文字贴出来,帮助大家理解。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 检查点( CheckPoint )、里程碑( Mile Stone )和基线( Base Line ),他们一起描述了在什么时候( When )对项目进行什么样控制。 检查点 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项目进行检查,比较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可将检查点看作是一个 固定 “ 采样 ” 时点,而时间间隔根据项目周期长短不同而不同,频度过小会失去意义,频度过大会增加管理成本。常见 的间隔是每周一次,项目经理需要召开例会并上交周报。 里程碑 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不同类型的项目里程碑不同。里程碑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一个例子说明: 情况一:你让一个程序员一周内编写一个模块,前 3 天你们可能都挺悠闲,可后 2 天就得拼命加班编程序了,而到周末时 又发现系统有错误和遗漏,必须修改和返工,于是周末又得加班了。 情况二:实际上你有另一种选择,即周一与程序员一起列出所有需求,并请业务人员评审,这时就可能发现遗漏并即 时修改;周二要求程序员完成模块设计并由你确认,如果没有大问题,周三、周四就可让程序员编程。同时自己准备 测试案例,周五完成测试;一般经过需求、设计确认,如果程序员合格则不会有太大问题,周末可以休息了。 第二种方式增加了 “ 需求 ” 和 “ 设计 ” 两个里程碑,这看似增加了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04ecb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