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时间:2023-12-28 09:14: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作者:袁华琳

来源:《江西教育A2021年第1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始吹响。何其有幸,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夏天,我出生了。

河西村四面环山,溪流绕村,林木茂盛,民风淳朴。五岁以前,我从未出过村子。待到启蒙入学时,我总是羡慕哥哥姐姐们背着书包去村小的神气模样。

村小只有金莲婶一位老师,论辈分我要叫她奶奶,但我喜欢叫她婶婶。1979年,我出生没多久,金莲婶高中毕业。同年9月,金莲婶在离家五公里远的响石村当了孩子王,1983她嫁到我们村,就在村小教书了。

那时,哥哥姐姐们在村小读书,我就成天趴在教室窗口旁听。当时,村小只有一至三年级,采取复式教学,孩子们分三列坐好,轮流上课,金莲婶一个人教语文又教数学,忙得不亦乐乎。我常常看得痴,觉得金莲婶真了不起。金莲婶忙完了,就会拉我进去,让我坐在她的小讲台边上,给我几张纸,教我写拼音……现在想来,是金莲婶唤醒了我蒙昧童稚的心灵,在我的心田种下了一颗求学的种子,乃至我的教师梦,也是那时开启的。

1984年,我们全家搬到鎮上。临行前,我哭哭啼啼地告别金莲婶,怀里紧紧抱着她送我的书和作业本,耳边回旋着她说的明年你就可以读一年级了,记得婶婶教你的拼音哦……” 后来,我就在镇上读了小学。寒暑假回老家,第一个要找的人肯定是金莲婶。一年年过去,金莲婶把青春都奉献给了村里的孩子们。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金莲婶又好学,参加了多种培训并得到了各类荣誉。1994年金莲婶考上了抚州市的南城师范,脱产自费学习了两年,毕业后成了一名在编老师。本来有机会调到乡镇或县城小学,可是金莲婶舍不得村里的孩子们,便一直教到村小被撤并。

2003年秋季,河西村小并入河东村的马口小学,金莲婶带着河西村的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教学生活。如今,金莲婶已经退休了,本来早就可以随着儿子进城。可她,却还是牵挂村小,经常住在村里。

上个周末,我又回了老家和金莲婶说了半天话。望着她不再轻盈曼妙的身姿,不再乌黑如云的头发,不再娇美年轻的容颜,我忍不住感叹道:婶婶,你为我们老家的孩子,真是操碎了心呀!她却笑着说:没啥,我只是教书而已。可我知道,金莲婶这么多年为乡村基础教育所付出的,岂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最让人欣慰的是,在金莲婶的教育和影响下,老


家所有孩子都完成了义务教育。中学毕业后,有的孩子考上大学,有的参军或就业,但回老家时都会来看望金莲婶。

金莲婶还告诉我,近几年党中央出台政策,大力提高了乡村教师待遇:有山区教师交通补贴和中餐补贴等,还有定向分配师范生招考制度,吸引了不少刚毕业的师范生,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针对乡村孩子上学问题,不但有精准扶贫政策,还有各种优惠政策,有力地遏制了生源流失或转学现象。

望着马口小学四个烫金的大字嵌在崭新的校门上,三层教学楼在绿树红墙中越发显得簇新。在多媒体的教室里,年轻的老师们领着乡村的孩子们共享先进的教学资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下了课,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地追逐着做游戏。金莲婶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乡村孩子们也越来越幸福啦!

末了,金莲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红本本,细看,原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我紧紧地握着金莲婶的手,感动又敬佩。从金莲婶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神圣的光,这就是40年如一日对乡村教育的坚守和爱,这也是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啊!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48afc8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