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爷与王船 作者:陈花现 来源:《海峡旅游》2015年第07期 王爷在闽南的民间信仰里,一直是个玄秘的符号,因为各地诉求与传说不同,而产生了一个庞杂抽象的体系。而王爷信仰的原始形态,可以追究到古人对于『厉』的信仰,古人对于鬼,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一个是《礼记·祭义》里的『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还有一个便是《左传·昭公七年》中的『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活着的人对于鬼的态度,更多的是怕,但这种怕,怕的更多的是死,而其背后是对死亡结局同病相怜的惋惜,在旧时的祭仪里,便有叹亡的科仪。 送王船是同安王爷信仰中很重要的仪式,而吕厝华藏庵的送王船,据说是闽台送王船的发源。 “厉”的概念,后来更多是指横死的灵魂,要么死于天灾人祸,要么是族群兼并后留下的无祀图腾,总之便是脱离老死的非正常死亡。厉除了“厉鬼”的解释外,在古意中,又通“疠”,即传染性的疫病,此外,又通“癞”,即是恶疮的意思,在福州所信仰的五帝,便是春夏秋冬中的五瘟之神。旧时闽地湿热,厉鬼和灾祸与疾病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而其归途,居然不是扑杀,而是受到众人祭祀与安抚,这种安抚,正是源于对未知的畏惧,也有生人对死亡的怜悯,且不仅是抚慰亡魂余生未燃尽的遗憾,更是将其引导到民间的实用主义上来。 起初的厉祭礼仪规定得不够细致,大家都比较随性,后来在明洪武二十九年间州府县等行政单位形成了统一的祭礼,但乡里的祭礼往往与本地民俗相结合,有行傩礼驱瘟疫的,当然也有像同安吕厝这样靠海边的,用送船的礼仪,而之所以会用到船,其是合古百越族的舟楫信仰之“以船送魂”的遗俗。大海一望无垠,眼不见为净,便是大家想出来的一个好归宿。 在闽南一带这类以送王船为高潮的祭仪,称为“王醮”,醮在古意是祭酒的意思,后来衍生为设坛祈祷。醮作为祭仪在历代都有流行,兴盛于宋,既有官方的又有民间的,王醮则是斋醮祭仪的本土化,一般以醮典的天数分为三朝、五朝、七朝,即向上苍进表祷告,又向下超度孤魂。王醮耗资巨大,被历代所诟病,《厦门志》云:“造木舟,用真器浮海,任其所之;或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73055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