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双斑萤叶甲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控措施探讨——以依安县为例

时间:2022-08-02 00:01: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玉米双斑萤叶甲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控措施探讨——以依安县为例

作者:李纯伟,王万辉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1



李纯伟1,王万辉2

1.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依安161500

2.依安县国营第一种原种场,黑龙江依安161500

摘要:随着近几年玉米耕作方式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玉米生产中双斑萤叶甲以成为我县主要害虫,由于农户对该虫危害性认识不够,危害逐年加重,并在全县多个乡镇蔓延,经过3年来的监测和调查,初步摸清了双斑萤叶甲在全县的分部和发生规律,并采用了以生态调控为主,优化防治为辅的技术,在发生区加强监测预警,实时掌握发生动态,并提出预防应对措施,达到了治虫防病的目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斑萤叶甲;生活习性;防控措施

双斑萤叶甲是近年来在我县新发生的虫害,2012年以前,双斑萤叶甲一直是依安县的次生害虫,危害轻微。但近三年来,虫体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田间危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已上升为玉米、大豆、花生、杂豆、谷糜、蔬菜等田的主要害虫,危害时间长达3个月,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时导致绝收。通过近3年的系统调查表和田间试验,对其生活习性、发生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并探索了有效控制其危害的防治措施。

1发生世代及生活习性

1.1发生世代

双斑萤叶甲在我县一年发生1代,以滞育卵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主要分布距土表010cm土层中。幼虫共3龄,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蛹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成虫期长达3个月,78月进入危害盛期。成虫长卵圆形,棕褐色,具有光泽。体长3.54.0mm。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2个淡黄色斑,斑前方缺刻较小,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幼虫体长69mm,黄白色,前胸背板骨化色深,腹面末端有铲形骨化板。

1.2生活习性

成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性,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受惊后迅速起跳,飞行距离35m,对光温的强弱较敏感。田间幼株受害重于成株,夏季高温干旱利于成虫的大发生。田边发生重于田中心,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蔽、杂草较多的田块发生危害重。

2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1气象因素


该虫的发生期早晚与温度有关,5月份平均温度的高低决定着它的发生期的早晚,温度高则发生期早;温度低则发生期晚。暖冬气候使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卵存活率高,春季温暖湿润利于越冬卵孵化和幼虫发育,89月高温干旱造成成虫发生危害严重。干旱年份发生重。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在粘土地上发生早、危害重,在壤土地、沙土地发生明显较轻。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重。

2.2栽培耕作制度变化

农田化学除草和免耕的推广,土壤深翻及锄耙等减少,虫口基数累积逐年加大。玉米种植密度加大,利于双斑萤叶甲发生危害。

3为害特点

3.1群集性

成虫群集危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成虫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严重影响光和作用,8月份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影响授粉。也可取食灌浆期的籽粒,引起穗腐。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3.2扩散性

成虫刚迁入农田时呈现点片危害,达到危害高峰即向外扩散,迁入相邻的农田危害。

3.3趋光性

该虫对光、温度的强弱较敏感,中午光线强温度高时,该虫在农田活动旺盛,飞翔能力强,取食叶片量大,早晨至晚间光线弱温度低时飞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常躲在叶片背面栖息。

4预防及防控措施

4.1农业防治

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利用机械杀伤和深埋土壤中的越冬虫卵,降低越冬基数,减轻翌年为害;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点片发生的地块于早晚人工捕捉,降低基数;及时铲除田间、田埂杂草,消灭中间寄主植物,改变栖息场所环境,减少双斑萤叶甲的食料来源,减轻危害。

4.2生物防治

在农田地边种植苜蓿,实现以草养害,以害养益,引益入田,以益控害。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敌。双斑萤叶甲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蜘蛛等。

4.3化学防治

该虫成虫具有一定短距离迁飞的习性,相邻的农田同时发生时,其中一块地进行防治而其他地不防治,则过几天防治过的地又呈点片发生,加大防治难度,危害程度更重,所以防治该虫一定要统防统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放宽防治指标,减少防治次数,百株虫口达50头时进行防治。在成虫发生危害期及时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10ml/667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g/667m2进行防治,也可选用


480g/L毒死蜱乳油60ml/667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ml/667m2防治,重点喷在雌穗周围,喷药时间在晚上10点之后、早晨9时之前。严禁在中午高温时间作业,以防人体中毒。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

5注意事项

1)最佳防治时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盛发期防治。

2)防治期间正处于夏季高温酷暑季节,所以一定要在上午911时和傍晚1619时进行防治,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以免造成人员中暑、中毒或者对玉米产生药害;同时,这两个时间段又是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活跃期,此时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3)玉米扬花期间应避免用药防治,以免影响授粉。

4)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用药,不能随意加大或者减轻药量。

5)喷药时一定要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等,做好人身安全防护工作,同时要避开大风天气,微风时应背风喷雾,以免造成人员中毒。

参考文献

[1]张英杰,王永权.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3,(3):5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cfc1b6e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