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及启示

时间:2023-02-23 12:2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及启示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及启示



摘要:《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灭亡的总过程。马克思本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已经在这本经济学著作中自觉地运用了辩证法,其中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运用已经相当纯熟,这种运用毫无疑问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

关键词:《资本论》 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

作者简介:孙鹏,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在摘抄了《彼得堡欧洲通报》的一篇专谈《资本论》方法的文章中一段话以后,作了这样的表述:“这位作者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考察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马克思的这种表述,不仅肯定了他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法,并还由此说明了什么是辩证法。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随处可见,并且已经运用得相当纯熟。

一、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社会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体系或系统,统一之中有对立,对立之中又有统一。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又互相联系,统一于特定的生产方式之中。因此,应从对立统一上来认识社会的各种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核心,也是其基本规律之一。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概念,这也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起点。商品是由使用价值与价值两种对立的因素形成的,具有双重性质。再进一步,生产商品的劳动,也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两种不同的性质。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同时其劳动也带有社会劳动的性质,这就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

从流通领域看,产业资本的运动,通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的、生产的、商品的三种形式。三种资本形式的循环、三个资本部分的再生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并且是其三个循环的统一。社会资本的运动,是由个别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及启示

资本的循环互相连接、互为前提而形成的。所有这些统一,都处在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中运动。

2、用质量互变的观点看问题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主要规律之一。事物运动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达到极限,就引起质的变化,经过质变以后,又有新的量的变化。经济运动的普遍法则之一,正是这种质量互变。 由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其间有量变也有质变。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既有量的类似之处,也有质的不同。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动对资本,无产者对资本家,就由形式的服从转变为实质的服从,起了质变。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常常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和生产都由分散走向了集中,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由量的变化而引起部分的质的变化,表示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垄断。由自由竞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变。 3、用否定之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否定之否定,也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之一。事物的运动到了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就为其中对立的因素所否定,这种因素再继续运动,又为其中对立的新的因素所否定。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成立和发展,否定了个人生产为基础的私有制。正如马克思所说,“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出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个人的以本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又以一种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出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并不是重建私有制,却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已有的造就——协作,土地与由劳动自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个人的所有制。这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否定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又否定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同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否定个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又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历史上这种经济上的发展变化,包含着一系列的肯定、否定与否定的否定。

二、《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

1、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及启示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理论研究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又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这就是说,认识事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并且辩证地从实际出发,由实际提高到理论。 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的反映 它是方法论,同时又是认识论。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又说道:“经济学家蒲鲁东先生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布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停滞不动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 俞忠英.《资本论》的整体方法探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a58214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