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美术课才是一节好的美术课 雁塔区白杨寨小学 张莉 经过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听过很多不同层次的优质课和美术优质课,当然,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大多的优质课大都是精雕细琢,不乏其表演痕迹,总觉不够味道,不适用。就此想谈谈我心中的优质课。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又锻炼了他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有意义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相信,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与创造;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良性发展;将美术学习置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又从美术中感悟文化;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和表现的主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追求有效的教学;将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努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色; 其次、是否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数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好的课。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一些所谓主科的教学可以在制度、舆论、压力下得到保障,但对美术课而言这种保障却微乎其微。这种环境之下,教师个人的魅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独特的个性会产生独特的魅力,有魅力的教师会吸引更多地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也会使得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提高效率。 在学校中,由于同行间的相互熏染以及一些交流或赛课活动的影响,教师会形成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行为模式,包括言语、表情和举止,并由此形成了一致的认同,甚至标准。超越和突破这种教学行为模式,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因此,美术教育应该给教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以更宽松的环境,拉开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距离,从教学行为模式方面体现美术教学的独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节课不能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再着、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拿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前卫,会被认为不符合教学的正常状态,表演的痕迹太重;平实,又会被认为太一般,了无新意。对此,我们可以将时装发布会与日常着装进行类比人们欣赏的是其通过款式、色彩、质料体现出的创意和美感。这些创意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部分地运用于日常的服饰中。如果我们能够如此看待一些类似优质课评选活动,可能会心态平和得多。 常态性与创新性似乎不可避免地存在两难——前卫、创新,有了观赏性,却让人感到脱离日常教学情景;平实、自然,符合日常教学情景,却没有什么观赏性,难以为之一振。我们究竟何取?是以探索和创新为主,还是尽可能地向日常课还原,可以在日常课的状态中追求探索和创新;是以观赏性为主,还是以真实性为主,可以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观赏性。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假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追求完全的“裸课”并不可行,但偶尔地“裸”(比如某节课只作纯粹的技法练习)一下是可能的,甚至也是必要的。当然,“衣服”也应该厚薄适度,不要因为穿着臃肿而遮掩了美术学科美妙的“胴体”。概而言之,美术课应该考虑一些相关性,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不要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但在注重相关性的时候,又必须注意适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db4c92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