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释读 《庄子》很难读,其障碍,除了玄妙的思想,还有玄妙的用语。应当说,此书问世两千三百多年来,有些思想我们没有弄懂,即使强作解人,也实在是耍一耍捕风捉影的本领;更令庄周这小子笑死的是,他灵机一动,刀笔一转,弄出来的一些词句,竟让历朝历代的博洽之士们绞尽脑汁闹尽了笑话,就像二百多年前的大才子曹雪芹一样,恶作剧似的弄了一些气煞人的谜语,任谁也无力破解。也许庄周并非有意为难我们,因为他既不想借香草美人以避祸,又不想仗无题诗以传情,似乎不存在遮遮掩掩故弄玄虚的动机,可以说,其遣词造句,也实在是老老实实地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读不懂,问题当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如下例: 《庄子》内篇第四《人间世》里有一句话:“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古代的解者不少,且看这些先生们是怎么解的吧。 郭象:“举国而输之死地,不可称数,视之若草芥也。” 向秀:“蕉,草芥。” 崔譔:“蕉,芟刈也。其泽如见芟刈,言野无青草。” 卢文昭:“蕉,亦通樵,故可训芟刈。” 郭庆藩:“家世父曰:蕉与焦通。《风俗通》:‘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若焦’者,水草竭枯,如火爇然,即《诗》‘如惔如焚’之意。《左传》成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班固《宾戏》:‘朝而荣华,夕而焦瘁。’蕉焦字通。《博雅》:‘蕉,黑也,亦通焦。’陆氏《音义》引向云草芥也,崔云芟刈也,并误。” 以上,郭、向、崔、卢,加上郭庆藩家大伯,共五位,解“蕉”字分作三派:一、草芥;二、芟刈;三、烧焦。有意思的是这位郭大伯,引经据典,别出心裁,解蕉通焦,毫不客气地一言判定向、崔皆误,实则他比别人误得还厉害。不过还真有人信,王先谦说:“国中死民之多,若以比量泽地,如以火烈而焚之之惨也。郭嵩焘云……” 古人虽然学问扎实,但有时候死脑筋发作,也不免干些圆凿方枘的活,自然是龃龉难通。 这句话有两个难点,一、句读;二、解词,“量”与“蕉”。正确的句读是建立在正确的 理解基础之上的,某以为,这里的“蕉”字,从《说文》,生麻。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处的“蕉”不是长在地里的“蕉”,而是割下来的“蕉”。产麻地区的人都有这样的见识,麻割下来之后要打成捆,人腰来粗,一捆一捆扔在水里沤,沤到一定时候,麻就容易剥下来了。《诗经·东门之池》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07563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