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及元明心学与清代学术流变概况

时间:2022-09-12 14:1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宋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及元明心学与清代学术流

变概况



唐宋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与演变:

初唐时期,一方面六朝宫廷、艳丽之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像陈子昂和以刘知幾为代表的初唐史家那样批评六朝的思想。

盛唐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录唐开元二年(714)至天宝十来、二载(753)二十四位诗人二百三十四首,开诗歌选体批评之先河。

中唐是唐代文学理论批评最为活跃、繁荣的时段,其标志性的成果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以及诗僧皎然以探讨诗歌艺术特征为主要内容的《诗式》。

晚唐是大唐帝国和唐诗发展的“黄昏”时分,其文学理论批评尽管也有许多琐碎的论见,但以司空图的诗歌理论批评成就最大,对后来也最具影响力。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唐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文学理论内涵与唐代有一定的连续性。在有宋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北宋的苏轼堪称一个具有多方成就的文艺理论家。他在思想上兼通儒道佛,既有现实关怀,更具超越精神。

北宋后期和整个南宋的文学批评呈现出头绪纷繁、论家众多、内容丰


富而庞杂的格局。一个是至朱熹而集大成的理学家的文学主张。一个则是围绕着江西诗派的诗歌批评。一个是宋代诗学的诗、禅结合。

唐宋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演变,其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文学理论的分途发展。 二是复古文学思想的盛行。

三是“诗话”这一批评形式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是审美趣味走向了平淡自然。 元明心学与清代学术流变概况:

明朝初期,统治者为政治需要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奠定了其官学的统治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学家一味强调的秩序与遵从,显然违背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但经过明初70年的大力发展之下,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开始发生改变。特别是成、弘以后,随着白银的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胃口日益膨胀,无不疯狂地追求白银和土地,生活也日趋奢侈浮华。

明代社会由此刮起了“去朴从艳”的时髦风尚,缙绅士大夫纷纷突破封建礼制对于衣食住行的等级规范,他们追求高大宽敞的豪宅,富丽堂皇的摆设,鲜艳明丽的服饰。流风所及,一般的市民也以奢靡为荣,此时,传统的伦理纲常、礼法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明代心学兴起。自王守仁后,


心学分途两端,一个方向是走向对人本性的超现实探索;另一个方向是走向经世务实之学。

清代学术发展可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上起清朝开国,下至康熙末年,是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的重要时期。其学术特点表现为博大恢弘、通经致用、明道救世。

第二阶段包括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以乾嘉学派的学术成果为最高成就,在整理古籍、保存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乾嘉学派折入追究名物训诂之精微的考据一途,背离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初衷,改变了它原本具有的历史趋向,因而毫无生机可言。

第三阶段为晚清学术。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体现出“新”的特点。也就是随着晚清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晚清的学术文化内容也不断“由旧趋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的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已经开始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化,其基本内核就是与传统文化内核“伦理纲常”相对立的“科学”与“民主”。“中国文化内在结构的这一变化,是近代文化不同于古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0890c3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