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溜之大吉、鄙视、厚颜无耻、一文不值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以自己的经验去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熟练运用抓住人物、把握事件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继续学习与人合作、静心倾听、合理吸收和敢于批判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风尚 2.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生字卡片,重点语句的幻灯(电脑演示文稿) ⒉学生准备:自己读熟课文,理清思路,大致概括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揭示并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置悬念:课题中的“那匹马”,是一匹根本不存在的马,可就是这句美丽的谎言背后,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了解那个故事,去感受那颗心灵吧! 【设计意图】 课题就是一个谎言——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一导课,由孩子对谎言的经验定势谈起,引出谎言的两种极端情形,故意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产生悬念,从而激起学习新课的强烈兴趣,颇有引人入胜之效 二、一读课文,全面疏通文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每个字,生字随时查词典弄清音形; 读好每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读通每句话,有拗口的回头反复读几遍 2.反馈初读情况: ⑴出示重点生字,择重正音析形 ⑵指名若干学生,分工读完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言文字、体会词句内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地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样一个全文通读、扫清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好地避免了“盲区”,而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做了铺垫 三、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文字比较长,但是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综合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变换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简要地概括成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⑴教者巡视,排忧解难,对个别“学困同学”适度提示方法—— 不妨先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①(01-02)我没钱在一家书摊看书,得到了残疾摊主的默许 ②(03-09)父亲因我白看书严肃教育我,让我扯马草换钱看书 ③(10-12)从此我扯马草换钱看书,换不到钱就忍着不看书 ④(13-22)摊主得知我卖不出马草,让我把马草卖给他换书看 ⑤(23-31)我发现摊主家没有马,是为让我看书故意收下马草的,十分感动 ⑵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 (教者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评点)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和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以关注因此,本环节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于六年级同学来说,也许更有必要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 弄清了故事的经过,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者板书:“我”、父亲、书摊主人、他的妹妹) 大家一定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55df55d1f34693dbef3e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