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析

时间:2022-12-21 05:4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推进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

作者:施月莲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第10



施月莲

摘要:近年来许多本科院校相继开展了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但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沿袭传统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使有少数高职院校虽实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也尚停留在探索阶段。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行分级财务管理体制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全面推行分级财务管理改革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促进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从2005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教育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务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变化已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课题。20121219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第五条规定“: 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由此可见,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发展壮大,从改革财务管理体制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在上世纪80 年代之前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拨款,学校师生人数少,资产数量不大,学校规模小,财务工作的职能仅为经费预算和会计核算,“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在简单的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环境下是较好的选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新的教育财政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职业院校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财务管理出现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内涵也日益丰富,如经费来源结构多样化,财务工作多层次,利益主体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等等。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旧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该种模式下办学经费统一由学校一级财务管理部门统收统支,经费分配没有与各院系师生人数、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率等绩效挂钩,权力与财务的高度集中无法体现出对院系的激励作用,院系无自主权,处于办事难、效率低的状况。同时一级财务监管不到位,资源浪费严重,预算编制不完善,经费执行力度不足等现象较严重。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高职院校中又难以推行,学校担心财权过于分散,资金出现体外循环,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会滋生“小金库”现象,同时若财权下放,二级院系独立性则增强,更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宏观失控,种种因素以致难以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比较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学校内部只需设立一级财务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集中管理学校的所有办学经费,学校所有财务收支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校内各院系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这种管理模式一般具有统一高校财务收支、便于集中全


校财力、统筹调动资金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过度的统一和集中,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从而导致各个院系的自主性的下降和创造性发挥的限制。

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也是学校只设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但赋予了各院系一定的财权,对规模较大的院系可设立二级财务机构,各院系自行管理和使用学校配置的资源。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主要财力集中在校一级,日常运作经费财权下放,能调动二级院系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显著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二级管理与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二级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地提升院系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推行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一)适应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面临教育财政政策的逐步实行的需要

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财政政策的逐步实行以及高职院校快速的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的管理显得越来越复杂,职能部门对二级院系的管理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其中“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更抑制了各院系的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把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划小核算单位,逐步扩大二级院系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增加二级院系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赋予各院系一定的财务支配权,实行财务分级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二级院系的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

(二)适应办学规模扩大,实施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学校整体经济实力的需要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壮大,学生、教师人数急增,资产数量膨大,对各二级院系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学校层面管理部门更难以达到,各项管理工作大部分又与财务紧密相关。在原有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统收统支的高度集中,与二级院系没有多少直接利害关系,二级部门用多用少一个样,严重浪费资源。同时国家对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使得二级院系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节约意识。这种集中管理的模式,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益,也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二级院系财务分级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重心下移,给予二级院系充分的人、财、物的自主权,使其资源配置与其发展目标一致,提高其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院系开源节流和增收节支,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三)适应高职院校核算教育成本需要

2013 1 1 日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增了“第十章———成本费用管理”,其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并按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及其他费用等用途进行归集。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因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各专业学生人数增多等原因无法按不同的受益对象归集成本费用,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不同的培养对象的实际成本,削弱了教育成本的核算。因此实行院系分级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将各院系发生的成本费用细分到各年级、各专业中,细化成本核算,为正确核算教育成本提供真实准确的一手资料,这对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核算工作、院系二级成本控制以及办学绩效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推行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

(一)建立完善分级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为使高职院校分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完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而完善的分级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能否顺利开展分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应在国家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下,以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为前提,结合二级院系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应建立各院系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的职能、权利、义务等方面明确院系二级部门的职责。同时二级部门也应当在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详细制订各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法。

(二)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

构建二级经济责任制是二级院系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建立完善的二级经济责任制是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院系开展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是解决各种财务问题的重要依据。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学校管理层次制定包括校长、财务处长、各院系行政负责人和院系二级财务人员的分层分级的经济责任制和实施办法,将经济责任制的内容贯穿于各院系财务工作的全过程,使经济责任制从体制上确保得到落实。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

对二级院系如何分配经费是顺利推行分级财务管理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是学校资源在院系内部与院系之间分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一些已实行分级财务管理高职院校来看,其具体分配方案一般有按学生人数和教师授课时数辅以一定的系数分配经费;有些则预先给予各二级院系固定的一个基数,按学生和教师人数以一定的系数再进行分配经费;有些则把学生和教师人数、管理的教室数量以及实险仪器设备等资源数量作为分配经费的依据。这些分配方案都是结合了各自高职院校的特点来设计和实行的。经费的分配在进行时应体现出效率、公开、公平原则,共性与特殊性兼顾,正常运行与其重点工作和发展建设并存。

(四)构建合理有效的院系两级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如今,财权滥用、资源浪费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时有发生,为避免及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在财权下放二级院系时必须构建高职院校内部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二级院系单位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是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各二级院系确定目标管理责任,进行绩效考核,促使各院系合理节约使用学校分配的资源,密切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以达到二级院系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目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488号)[S]2012-12-19.

[2]张爱华.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6.

[3]郑丽珠,郑彩云,秦顺红.关于完善校院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10,(6.

[4]任义.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2.5.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5b83c5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