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85工程”是国家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集中各方面力量,重点建设一批高校使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建设工程,目前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39所高校“上榜”“985”,且该名单已不再变化。虽然其在促进中国高校发展、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行政干预色彩的“985”“211”,现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建设的“负能量”。 我方认为应该取消211985工程,下面我将从三方面给大家展现完整的论证思路。 第一是必要性。211985名单就是高校的一个“铁饭碗”,它阻碍了高校的良性、协同发展,降低整个体系的发展活力。该工程可以说是中国特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我们质疑的是,直到今天,只要你在这个名单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定向资金下拨,这种按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在以市场主导的今天已经不利于高校的自主健康发展,专项资金分布过于行政化,资金使用不透明造成资源利用低效、分配不均,更会催生学术腐败,112所211大学没有一所公布自己的经费来源、预算方案和财政资金具体使用情况。 另外,由于6%的211985学校占据了70%的资源,而对于一些非211985学校,它们虽然有自己的优势项目,但由于遴选过程中缺少一些硬指标或出于平衡考虑没有入选,导致缺乏资金支持和优质生源,为了发展不得不大量扩展收取学费,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失去应有竞争机会。 第二点从根源上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资源有限,缺少像样的大学,所以国家选择了一部分有潜力的高校作为建设对象,投入大量资金,且从学校遴选到拨款方式都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色彩,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和新疆石河子大学。但时过境迁,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高校已是百花齐放,建设一批重点大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在资金投入下已基本完成,更高层次的目标已不是能仅靠投资堆出来的。 我方所说的取消该工程并不是说国家停止拨款,也赞成重点高校重点建设,但这种死名单和铁饭碗应该打破,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点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体系,从一流的大学建设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一流的体系建设。 我们现在的高校体系是一个“圈”,中心是北京清华,由内到外依次环绕着985、211、一本二本、职业技术学院等。只要政府设定的标准还在,并优先提供资源时,必然会出现各高校都向政府提出的标准靠齐的局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让“好”的标准多元起来。 高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落脚点应在人才培养上。为了满足人才的多样化,为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新强国的转变,整个高等教育构成有机的系统,各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同,以自己的特色满足着不同的社会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ef16ccce45c3b3566ec8b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