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发展历程

时间:2022-08-21 08:06: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行书的形成与发展

行书又叫行押书,系于真、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 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也”。

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由于书法线条本身具有

活”的性质和 变”的特点,各种书

篆、隶、楷书线条相对拘谨、

用线因人不同而

因此随着书家审美观点不

体都具有动态美形质,但其动感却因线条动态强弱而各有差异。 以放纵灵动为特点,动中求静为极致。同以放纵为主的行草线条, 有差异。草以纯放纵线条组合,行则是放纵与拘谨线条调和组成。 整,易辨易认,近乎楷书,称 大,不易辨认,几近草书,称 帖等所示。

由上可以看出,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无严格形式规范的一种书体,

它兼有楷书

规矩法严(静)和草书放纵恣肆(动)的特点,写起来较楷书简便流利,看起来又较草书易 于辨认,既萦回玲珑,生动流美,又平易好认。它是先民在文字发展中为了应用方便而产生 的一种书体。唐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它:

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优游,临时制宜,

”苏轼也曾指出,



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有此体以来,未有专论其法者。 个性中去把握其一般的特征。

由此而看出,行书是由楷书快些演变出来的。

其特点是:部分地省略了楷书的笔画,且

易为一般人认识和接受,具有实用

行书笔画和结构有一定的伸

笔画之间出现了很多的连笔牵丝书写起来既快捷又方便,

”因此对行书的认识,只能从

”。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所谓行者,即

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禾农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 之捷

规整,其书体以端庄、规范、稳静为基准,静中求动为极致。草、行书线条恣肆舒展,无严 格规范,

同,便形成了面目不同的行书特点。有的敛中求放,以敛为主,因以敛胜,故线条规整,造 型端庄规

行楷”。如《怀仁集王书圣教序》、陆柬之《文赋》、 行草”,如王献之《鸭头丸》帖、赵孟頫《雪晴云散》

《麓山寺碑》所示。行书又有的放中求敛,以放为主,因以放胜,故线条浪漫奔放不羁,结 体变化

古以来工书者大多善行书。”然而由于行书没有规定的写法,清刘熙载在《书概》中说:

无法”中求 有法”,从多变的

意义,故很快得以广泛流行,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书体。

缩性,形态又多变化,运笔流畅,章法灵活,可塑性大,利于发挥艺术效果,其艺术价值和 实用价值均超过其他书体。 银耳,行书能经久不衰,盛行于世,并不断发展提高,日臻完美, 使行书作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东汉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汉字实用范围不断扩大,一种简约的楷书快些体式, 既已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这种书体用于行文起稿,简便迅速。当时通行的章草,

虽较隶书

简便,但仍保留隶书的波势,今草又有识别上的困难,因此,笔画更为简约,书写更为便捷 的行书逐渐流行起来。

据传,行书为东汉人刘德升所创。 实际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 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长期孕育、发展的过程。行书现在民间流行, 渐渐约定俗成,为人们承认和接受,后经过刘德升整理、提高,才形成真实的行书体。从安 徽毫州曹操墓砖上的:当奈何 而娴熟的先生字体。

晋代是先生的繁盛时期。 王羲之父子集古之大成, 精研行书,不仅使行书发展到成熟完 美的高度,而且, 遂大行于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一时期出现了王羲之、钟繇、王献 之、张芝等行书巨匠。尤以被称为

书圣”的王羲之,开行书先河,被评为

超钟迈张”,其得

意之作《兰亭序》更是尽善尽美,被益为

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任被书界所推崇,作为书法

三字以及熹平元年的一篇行书看,汉代已经出现了非常婉丽

艺术殿堂的精品,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西晋以后,历代都有行书大家出现。 唐代虽是楷书的鼎盛时期, 行书也承晋风而得到发 展,也出现了众多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等不仅精于楷书,而且行书造诣 也颇深,为后世所推崇。颜真卿的行书,是我国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 行书发展的又一高峰, 其《祭侄儿稿》,虽在激愤之情驱使下,突破常规,草草挥就,看似无法,而一切又在法度 之中,线条遒劲舒和,恰如

乾裂和风,润含春雨”,随笔势起伏,情融于笔端,造成了静与

动的强烈对比,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它如欧阳询的 《千字文》也堪称行书的上乘之作。 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也都是行书大家。

苏轼书法学二王及颜柳,他博学多才,书以《寒食诗贴》为代表作,他的行书跌宕、潇 洒、自然,有书卷气。古人说:可在《兰亭序》 他的行楷书《赤壁赋》等书作对世人影响很大。

黄庭坚书学二王、颜柳、张旭、怀素诸家。他的行草书以自然险峻为势,变化多端,出 神入化。清。康有为说:宋人以山谷为最,深得《兰亭》之三味,神韵绝俗”。他的行书《松 风阁帖》,《跋黄州寒食诗帖》等为后人临写范本。

米芾的行草书取前人诸家之长, 自成一家,师古出新,潇洒自然。 苏轼称赞米芾书作有 超神之妙,可与钟、王并行。代表作蜀素帖》

《多景楼帖》等。

他各体皆精,擅画及小楷 ,文征明的《滕王阁序》,董

扬州八怪”之一的

元代书法崇尚晋唐, 赵孟頫是学王羲之最有成就的书家之一, 明清时代的行书大家亦不为少数,明代的祝允明的《钱赤壁赋》

、《祭侄儿稿》之后,被益为天下第三行书。

和行书,传世书迹:《赤壁赋》、《临兰亭序》、《胆巴碑》、《洛神赋》等。 其昌的《琵琶行》,明末清初的王铎的《拟山圆帖》,都堪称传世佳作。 但是,由于”馆阁体 盛极一时,行书的面貌显得千篇一律,有创新的当推 郑板桥

至于近、现代更是名家辈出,于右任,郭沫若,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等等,都在书坛 上享有盛名,其行书也各具特色,为世人所喜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104b3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