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的思考

时间:2022-12-22 23:2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的思考

作者:闫晓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3

要: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的扩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传播现象,一些媒体因眼球经济的驱动,不惜以媚俗的姿态来迎合受众。然而单纯满足受众的窥视心理,显然是对传者中心受者中心论的误读,并不能满足受众的快乐原则。 关键词:私人话语;公共领域;窥视心理;快乐原则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82-01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私人话语如爱情与婚姻状况、家庭生活等出现在大众媒体上,这些话题以往是以隐蔽的状态存在,而如今在大众媒介的空间得以展现。有些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的扩张。 一、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话语

20世纪60年代,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最后一位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而私人话语是指个体在私人领域中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表达的意愿、想法,它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文字。按照克鲁格的观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之间是有明确的界线的。在公共领域,人们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既受羞耻心的约束,也受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显然,克鲁格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一种理想状态,在传媒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私人话语早已悄然向公共领域扩张,甚至大众媒体正日益蜕变成宣泄个人非理性情感的工具。 二、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的原因 (一)对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的误读

受者中心论的提出源于人们对魔弹论的反思。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兴起对受者中心论的研究,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受者在传播过程当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值得肯定的是,对受众的重视,使一些节目开始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传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媚俗的姿态迎合受众。于是,在受者中心论的庇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下,私人话语堂而皇之的走进了公共领域,并且愈演愈烈,大量敏感、私密的话题充斥于大众传播之中。

(二)受众的窥视心理

人天生具有一种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一种窥视心理。弗洛伊德把人的这种好奇心当作是性本能的一种,受力比多驱动。力比多即性欲、爱欲,它遵循快乐原则。人的本我状态是没有意识的有机体,它追求快乐、爱欲,当它发展出感官之后的状态,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不能无限放纵自己的欲望。人建立了自己的意识,对自己的快乐本能第一次压抑。人们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这时快乐原则被现实原则取代,个体生命诞生。在现实原则满足之后,再去寻求快乐原则。因此,窥视行为不是一种纯粹为看而看的活动,而是一种寻求快乐原则的过程,与情绪的释放和欲望的满足相关。因此,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的成功,正是抓住了受众这种本能的窥视心理。 三、对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的理性思考 (一)许多私人话语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私人话语带有私密性,很多言语更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目前大众媒体中涉及到的私人话语,包括个人情感、收入、社会地位等。比如《非诚勿扰》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话题效应,女嘉宾马诺就曾毫不避讳的表示,宁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非诚勿扰》中部分嘉宾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主观判断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未成年人十分危险。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他们并不具备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着爱情真正意义的消逝,这些未成年人也许会照单全收,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而实际上,这只是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婚恋观,不过是大众媒体将其放大化。 (二)私人话语向公共领域扩张并不能满足受众的快乐原则

按照拉斯韦尔的说法,传播的社会功能是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后来,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又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那么,对受众来说,真正的快乐原则到底是什么?弗洛依德把人的快乐原则定义为生物体的快乐。实际上,人的快乐原则还应该包括精神的愉悦。精神的愉悦来源于完形,即对现实的补全和对于未知的补全。大众媒体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盲目跟风,把满足受众的感官快乐当成唯一的追求,而忘记了自身最根本的使命与责任。

总之,私人话语的泛滥传播已经造成了受众的迷茫与困惑,如不及时加以遏止,势必会造成更加不良的影响。大众传媒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私人话语和公共话语回归各自应有的位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365ab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