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递来的笔

时间:2022-04-08 13:3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光阴递来的笔

作者:刘晶晶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1



高考佳作中涌现出一批素雅灵秀的乡土素材时,高三学生也强烈地意识到,记叙文最苦的是没有好的素材,而其实,素材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如皋如歌,常来长寿。如皋如歌,山水光辉天地灵秀。从脚下的这片土地中挖掘得的素材,既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是独特鲜活的。

高考专家总是“恳请”多写生动鲜活的“记叙文”,而《新课程标准》也一直说:重视调查、分析、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养成严谨、虚心、求实的作风。

从实践调查中分析探究,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容易忽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味的闭门造车,只会能僵化学生的作文思维。于是,如何挖掘素材,如何利用好本土素材,成为我班作文课堂的重头戏。

一、挖掘素材

1.初步感知

学生通过周末假期回家,仔细观察乡亲的日常生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大致寻访到一些如皋乡土素材。如白蒲茶干、林梓潮糕、如城水绘园、萝卜皮、熏火腿等等。

学生的初步感知阶段,素材都是集中在食物上,而信息来源基本都是亲戚朋友间的询问。这样的寻访,只是一对名字的堆砌,无法满足全班学生记叙文的需要,而且素材集中也容易撞车,而关于食物的作文素材,学生习作中集中会出现说明性文字多于描写文字,而且文章的立意也不容易上档次。

2.参观访谈

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我带领学生在国庆长假期间去博物馆参观,并一起参观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有很多农村学生是第一次进博物馆,他们惊叹于电视里高大上的博物馆原来就在身边,免费方便,而且资料齐全。看祖辈先哲们的智慧结晶,看贤才艺人们的坚守传承,对他们不仅是一次高考记叙文的素材积累,也是一次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激励。

从图书馆出发后,学生们信步浏览,脑海里的信息冲击还没来得及消化,幸运地来到了如城的民间小巷。汶讲则车水马龙、退则小桥流水的罩弄老屋,几百年来静默于此。每一块地砖,每一个拐角,每一位步履从容的老人,都是一则动人的素材。

闲谈间,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巷子的美丽诗意的名字:状元巷、绿云桥、燕子巷,看到了苏式香袋、虎头鞋的制作,听到了代代相传的爱情故事……

3.查阅资料

学生对乡土素材的兴趣已经由简单的捕捉利用,升华到乡土自豪感、艺术审美体验的高度。带领学生翻阅资料档案、《如皋县志》时,学生更愿意深刻地了解如皋的风土民情、历史渊源。长寿之乡、冠军之乡的美誉,名副其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47b33b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