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要防止过犹不及 作者:付彪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20年第10期 近几年,“鸡娃”成为大城市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被家长们喊作“鸡娃”。对此,有专家讲道,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有利于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前提是期望不能超越孩子的能力,不能因为父母的愿望是“希望孩子好”就可以上不封顶。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是对孩子最不友好的时代。现代家庭中,独生或两个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也集万千希望于一身。在众亲人的期盼下,孩子从踏进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在负重前行。确实,现在大部分孩子,他们身上的压力一点不比成年人小。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额外安排学习以及课外班、兴趣班等,誓要孩子进入名校、成为精英、光宗耀祖,这些都让孩子们苦不堪言,这就是“鸡娃”的真实写照。 当然,社会现实也催生了“鸡娃”的行为。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升学竞争日益加剧,生存压力与日俱增,这必然使得许多父母拼命给孩子“打鸡血”。虽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长期用“打鸡血”的方式逼着孩子学习进步,也容易让孩子紧绷的神经断裂,不仅易导致逆反心理、厌学情绪,还会让孩子丧失幸福感,失去了奔跑的激情。 任何教育都应遵循适度原则,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符合成长规律的状态。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的确,无论是古代的江郎才尽,还是现在那些破灭的神童传奇,都无不告诉我们,拔苗助长要不得。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任何一条“龙”都不是靠父母“打鸡血”激发出来的。既要有“龙”的潜质,也要遵循成长规律,选择正确的教育模式,针对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因势利导,方能打造成“龙”。否则,就可能过犹不及,让孩子成为“鸡娃”的牺牲品。 (摘自四川文明网) 【素材解读】 “我一直在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烦恼和压力”本是一句调侃自己的网络话语,如今却真的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常态。小小年纪便开始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成长的快乐从何谈起?而受到胜负欲驱使的家长们不如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给孩子不停地“打鸡血”是真的为孩子好,还是出于随波逐流的攀比心理?长此以往,孩子真的能成为國家和社会的栋梁吗?还是在逐渐扭曲中泯然众人矣? 【适用话题】 适度教育、攀比心理、成长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fbaee3a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