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作品中有关中国的刻板印象 作者:陶莹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9期 文/陶莹 “荷赛”全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它创办于1957年,是当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也最具有权威的世界性新闻摄影比赛。 中国与“荷赛”的联系始于1959年,当年有45位中国摄影家的55幅作品首次参加了第三届比赛,有45幅入选。到1988年,新华社记者杨绍明拍摄的《退下来的邓小平》获得新闻人物(组照)三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2000年以后,中国摄影作品获得奖项趋于稳定,基本上每年都有摄影记者或者摄影师获奖。 尽管我国在“荷赛”上越来越崭露头角,有关我国素材的摄影作品也一再获奖,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但是观看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在这些中外摄影记者或摄影师的作品中,都带有刻板印象,他们反映的是带有固定成见的中国,并不能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对此,我们通过具体作品来进行分析。 一、内容分析 综观历年来“荷赛”获奖作品,我们主要分析2000年以后的获奖作品,因为这个时期的获奖数量趋于稳定。首先,分析一下中国摄影记者或摄影师历年来获奖的摄影作品,有以下特点: (一)新闻作品少 从2000年至今的13届“荷赛”评奖中,中国摄影记者或者摄影师共获得6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以及1个荣誉奖(见图一),但是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仅有六幅是新闻作品,分别是:第52届《杭州日报》陈庆港的《走出北川》获得突发新闻单幅一等奖;《深圳晚报》赵青的《四川大地震幸存者》获得一般新闻单幅二等奖;第54届摄影师卢广拍摄的《大连油污救援》获得突发新闻组照三等奖;牛光拍摄的《玉树地震遇难者火葬》获得一般新闻单幅二等奖;第55届李阳的《拯救绝望“新娘”》获得突发新闻类单幅三等奖以及徐绍峰的《爬上高压电线杆的男子》获得热点新闻类单幅荣誉奖。其他艺术类作品获得6个,自然类作品获得4个,体育类作品获得5个,肖像类、科技类、当代热点各1个(见图二)。 (二)新闻价值小 在这些获奖作品中,真正反应社会性问题的作品很少。虽然第52届作品中有关于地震、奥运的报道,但是其他几届几乎没有带有新闻价值的摄影作品,更不要说有反应中国经济发展巨大变化或者中国人生活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的作品了。这样的摄影作品怎么能让世界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了解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通过这些新闻作品,世界人民了解到的也只能是固定成见下的中国,并且会继续深化他们对中国摄影作品的刻板印象。 (三)选题迎合性强 “荷赛”虽然作为目前世界高水平的国际摄影比赛,但是作为一场比赛,必然会带有主观偏见性,它依然延续的是欧美主导,对中国的摄影师很不利。于是很多参赛者的作品选题就会带有迎合性。比如第46届获奖作品《针灸减肥》,它表现的是使用中国传统的医疗手段针灸进行减肥,虽然作品题材本身适合用摄影形式表现,大广角近距离拍摄使照片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拍摄点的选取也不落俗套,但是针灸这个话题在中国新闻界已不算是新闻,之所以获奖是由于它对于西方读者和评委比较神秘,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再比如,第45届的《中国体操夺冠赛》,第48届的《李小双体操学校》,有关体操的作品一再出现,无不是为了迎合西方评委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外国摄影师关于中国作品的刻板印象。 通过分析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传统医术、武术等方面。例如第32届的《中国传统医术》,第36届的《北京体育学校》,第43届的《中国武术训练》,第46届的《少林寺和尚》以及第50届的《北京什刹海体校》,一共14幅获奖作品,这两个题材就占5个,接近一半,而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中国。例如第46届日本摄影师Tomohi sa kato 的《中国沈阳,要求庇护的朝鲜人在日本总领馆大门前》,这幅作品发生在2002年5月8日下午2时左右,日本驻沈阳总领馆门口突然冲进5名男女。正在值勤的中国武警战士当时并不清楚这5人的意图,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紧急状况,他们竭尽全力阻拦这意外的闯馆行动。事后日领馆马木秀治副领事还对武警战士表示感谢。但是如果不了解详细事情经过,只看图片和题目,很容易造成误解,对国家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同样的例子,还有第52届韩国摄影师Sung Nam-Hun拍摄的《中国女子》。 二、“荷赛”作品刻板印象的影响 (一)“荷赛”二次传播产生国际影响 西方大众对中国的认识,可以说很多都来自于摄影影像,来自过去西方人拍摄的旧中国的影像,这些影像大多展现的是贫穷、落后、疾病、饥荒、污染。近年来,还有一些通过民间交流渠道进入西方的摄影影像, 很多也是那些符合西方对中国刻板认识的政治运动或社会灾难的影像。“荷赛”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摄影比赛,对获奖作品的二次传播作用是巨大的。 (二)中国国家形象受到影响 “荷赛”作为一项世界性比赛,备受瞩目,获奖作品中关于中国的题材自然而然对中国国家形象有很大的影响。作品中体现的中国刻板印象,对中国形象的宣传很不利,同时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解决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中国题材 “荷赛”中那些震撼世界的影像,并不是轻松就能获得的,而是靠记者们付出辛苦的劳动、血汗甚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摄影记者也应该学习这种不怕艰难、不畏牺牲的敬业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多多深入一线,充分挖掘中国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拍到好的图片。 (二)加强国际交流,使西方更加了解中国 由于地理、文化等差异,中国悠久的历史和风俗习惯不能让西方充分了解,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无法获得西方评委的理解和认可,他们见到的只有那些留有刻板印象的作品,这样的恶性循环,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当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局限的题材上,这会造成中国获奖摄影题材的狭窄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交流,加大对我国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三)不迎合西方摄影观念,坚持正确的新闻理念 “荷赛”作为一场比赛,必然带有它的主观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欧洲的摄影评判,它强调摄影师个人风格的展示和摄影师对所拍摄内容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过分推崇“荷赛”的审美,会使我们产生困惑,甚至丢失了自己的新闻理念。我们所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新闻理念,不要刻意迎合西方的摄影观念,只要是好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有发光的机会。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abd65c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