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2-05 21:3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刻板印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要: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人,无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刻板印象的影响。这些刻板印象虽然对教师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消极的影響了教师角色的神圣化,教师义务夸大化、传统经验的偏执化和教师素养的单一化等影响。使教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一种困境中,因此刻板印象对教师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发展;刻板印象;困境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从而忽视个体差异,其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对我们进行的社会信息加工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教师简单的理解可分为教,即传授知识,培育学生;师则为师长爱护学生。这种自孔子以来就被尊崇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观,如今却被无限的扩展化。社会对教师以及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尤其是一种消极的刻板印象,将教师困扰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阻碍了教师的发展。



一、社会环境中刻板印象对教师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般来说,教师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从历史演变至今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到近现代教师的社会功能随之变化和扩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能力,并负责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对社会团体、学生家庭成员有联络、辅导、咨询和服务的责任,成为社会民主化和教育社会化的积极力量,受到承认和尊重。2但是,教师社会功能的扩大化,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过高,造成社会对教师形成的刻板印象也愈加深刻。



(一)教师角色的混乱

教师角色是指作为职业人的教师在学校这一社会共同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在强调伦理道德的古代,教师不但要教之以事更要喻诸以。这种出类拔萃、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形象无疑是对教师的圣化



当今教师从教书育人的工作又转变成肩负完善人文精神、公共伦理的重任,社会需求不断滋长了教师的圣化,加上社会其它群体尊师重道,教师圣化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这些刻板印象也使教师群体本身也开始无意识的自我神圣化,这些刻板印象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也变得愈来愈神圣化,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变的越来越混乱。



但是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刻板印象在肯定教师作用和地位的同时,给教师自身带来了一种消极影响。高大的神圣化的刻板印象带给教师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责任,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人,在学校里教师的角色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人




员,在家庭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有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所在。而这种刻板印象会使教师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沉重感。



(二)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失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法定承担的义务。3然而在历史上看来,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陷入一种尴尬的状态。



教师的责任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教师教书育人的范畴,除了培育学生,更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时代重任。如此要求下,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巨大的,反观教师权利,社会及教师的教师就应该无私奉献的刻板印象,让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无法发声。教师无法或是无意识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不仅和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關,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刻板认知。过多的社会义务致使教师的社会关怀、人生关怀、人生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师的工具价值也相应降低4。我们一直认为老师就是应该奉献自己,教书育人应在每时每刻,我们忽略了现在时代的要求早已经变成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过程,如果自己不主动,只是一味让老师教授,那带来的严重后果便是学生只满足与中国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渐渐地失去了自学能力。这些潜藏在法律条款之后的对教师生命价值忽视的刻板印象,致使教师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过程中,往往后者占比例较大。



根据古典开发的三叶草模型的职业幸福感理论模型中,认为人一旦将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完美的整合,使其在职业中产生良性的循环,个人的职业症状将会有明显的改变。5教师义务扩大化的刻板印象使得教师的工作兴趣降低,从而影响工作质量不利于教师发展。



二、教师自身刻板印象对教师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传统经验的偏执化

教师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如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公平而有质量地参与课堂,任何一项教学任务都有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与计划的课堂教学目标基本上无法实现,而最好的方式便是教师讲解,学生静听,偶尔找几位反应快而又表现好的学生对答一下,调节课堂氛围。这种经验的刻板印象常常暗示教师,如果采取知识传递型教学,既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的顺利传递,不必应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状况,包括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挑战等。



虽然这种刻板印象一方面会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完成预期的计划,维护教师的形象,但是这种刻板印象也会暗示教师,现在所处的这种环境是安逸的,会使教师本人缺少进去的动力,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每天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不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自己也容易出现倦怠感也会影响到周围人。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单一化

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6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的人才,而培养者则是教师。因此,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它不再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但是反观中国教师的发展,不难发现,从传统上来讲,我国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刻板地对学生进行重要不重要划分。这种潜意识的受教模式延伸到教师教育就形成了语数外为主的单向培养模式,这对教师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同为学科教学的老师,知识视野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这种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割裂了课本知识与其他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相互融合,造成教师对社会知识的缺失,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单一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张倩.刻板印象与教师发展制消极影响初探[J].新课程学习

[5]黄小辉.运用三叶草模型,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2



[6]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69e93d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