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人》读后感

时间:2023-01-26 06:35: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为中国人,你了解自己吗

——读林语堂《中国人》有感

我们从一出生就注定我们是个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着是属于中国的血,落在这片土地,我们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性征。当然,黑头发,黄皮肤等外在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了解其根源。而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与性格的不同,我们从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中可以找到答案。

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中国人,向西方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人,既不会带着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也不会带着中国人自我的优越感。读完这本书,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中国人自己。

书中有一句话是:“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天朝大国,虽然历史上中国确实很强盛,但是在清朝末期逐渐衰落的事实却一直被国人掩埋在尘土里,那时的中国人,绝不会承认,天朝大国已经是历史了,他们还活在梦里。鸦片战争用了种残酷的方式,叫醒了中国人。这种方式,让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极其痛苦,醒来才发现原来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没了。可是,还有很多中国人没醒。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最终叫醒了中国人。这些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让中国人彻彻底底地醒悟。

我们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中准确地概括了以下特点:()为稳健;()为淳朴;()为爱好自然;()为忍耐;()为无可无不可;()为老猾俏皮;()为生殖力高;()为勤勉;()为俭约;()为爱好家庭生活;(十一)为和平;(十二)为知足;()为幽默;(十四)为保守;(十五)为好色。”每一种特征都有其历史缘由,统括起来包容于“圆熟”一个名词里头。书中说,“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中国青年在父母的教育下,便养成了这种圆熟的特性。在现代社会我深有体会。

我们在长辈面前,永远是乖巧可爱的,父母说什么都对,一切听从于父母,在我们眼里,这是一种孝,其实这是一种愚昧的圆熟。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压制于心,对父母一切言听计从,这样的我们,活得自在吗?我们总该有自己的想法,在父母错时,能站出来指出,而不是想着父母永远是对的。

我们在领导或是权威面前,将这种“圆熟”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课本教材,没上历史课之前,我一直把课本教材奉为神明,课本怎么可能会错。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这么想的。可是当历史课上,历史老实说教材有问题时,我的世界观都有点崩塌。还有在领导面前,我们更是如此,在以前的时候你绝不会在领导面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圆熟”的你,早就失去了怀疑的勇气。我们都是“圆熟”的中国人。

但在今天,我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变化,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不一样,虽然性格上还是受到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吸收中国人自古以来团结、热爱和平、吃苦耐劳等优秀精神品质、改造剔除那些自私自利、保守等不好的精神品质,中国人一定越来越好。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希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cba3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