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婚嫁习俗

时间:2023-04-05 04:00: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扬州婚嫁习俗

1、暖房酒。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2、压床。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我和我哥相差10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正日送葬。送葬礼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到堂屋的八仙桌上。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摆的就是礼金,猪肉等。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量不好了。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精简了不少。

去迎亲的是车队,婚车打扮的非常漂亮。迎亲的队伍由媒人,亲朋好友兼司机,还有摄像组成。去是人数是单数,回来要是双数。去迎亲的人吃过枣茶、等到一个吉祥时间818放鞭炮,车队出发。迎亲车队在路上会碰到熟人拦车要糖要烟的,媒人自会散糖散烟。 在拐弯过桥时还在放鞭炮。去回的路线也存有讲究,同扬州城里的送葬车队跑什么路,过什么桥,至文昌楼拖一拖一个意思。送葬车队未至,崭新娘家先放鞭炮。进门封子。送葬的人至了新娘家门口,崭新娘家那边的亲戚,通常就是同辈的堂表亲和小孩子们,将门紧紧第一关着,必须进门封。尽管新郎和媒人就是有备而来,准备工作了不少红封子,但把门的就是轻而易举不能打开门的。

红封塞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差不多了,门缝渐渐大了,外面的人乘机用力将门扒开,人就进去了。开礼盒。进了门后,新娘家的人和媒人清点迎亲礼,最后还要舅舅来开盒礼,查看礼金。舅舅看完后还要给开盒礼。迎亲的人吃过枣茶,新娘家点上蜡烛和香,敬拜祖先,然后放鞭炮送新娘子。

哥哥或弟弟腰新娘子,罚下娘家的鞋穿着上新鞋后上车。司机车门不上开不想新娘上车,可以惹出的亲戚拦下车子不想跑,都索要喜烟,新娘的爸爸可以出面给香烟。以前的送葬播发聘礼似乎更存有难以忘怀,回去送葬和播发聘礼的主力就是能够村头的壮汉,大部分聘礼都就是人放,还无法着地。离的必须打听一辆卡车或拖拉机。

到新娘家门口,门不开就要一直站等。新娘家会有人把扁担、猪尾巴等藏起来,红封子到手才会交出。嫁妆有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棉被,木箱子,还有马桶,铜炉等.在陪嫁的箱子里面最下面,爸妈会放好压箱钱,以便女儿以后在婆家过日子困难时救急用。 新娘返回时,特别就是娶得离的,新娘的妈妈可以偷偷的掉下来眼泪,此后女儿就是人家的媳妇了,怎会不伤心呢!至新郎家,新娘入新郎家们,入新娘房,也可以同样遇到关门必须红封子。大家高兴,讨伐个愁和吉利。


4、回门。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方便,一般是第二天回门。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婚宴。就是在镇内的饭店里筹办的,和城里的差异并不大,存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近。成婚就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可以恳请,存有30多桌人。过去大都在家里筹办,桌数多喝茶就要分后两批。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去帮,家里那个忙碌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准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见面礼。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至一桌桌酒宴回馈,看见长辈后的就是必须大大方方,正正式宣布式的喊一声的,长辈,可以得出红封子,叫做见面礼。 7、敬茶。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恭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哥哥嫂嫂脸上笑开了花,什么叫幸福,他们脸上洋溢的就是幸福。围观的亲朋好友也跟着一起欢笑和分享幸福。赶紧用相机拍下这温馨幸福时刻。

8、闹洞房。和侄儿年纪差不多小的同学同事们约不好了一起来闹洞房。节目似乎也没新意,无非就是同喝一块糖、共剥一个苹果、共加一只瓶子中的筷子、新郎抱著新娘过红线、新娘用手从新郎左裤腿至右裤腿过鸡蛋、新郎四蹲八仰在床上使新娘猜猜一个字等。现在的年轻人,比上辈人对外开放多了,这些节目几乎难不倒一对新人。在以前,可以把新娘子惹出的面红耳赤的。

9、进洞房。洞房闹了差不多了,人也渐渐散了。十二点之前,找个好时辰,1116分,家里人开始放鞭炮,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结婚正日一天活动也结束了。在农村结婚,整个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细节和讲究,一般都会由媒人或懂的年纪大的人指点或指挥。当然,好多过去的习俗和讲究年轻一代都不太懂,有些也嫌烦,时代不同了,新事都新办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d57902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