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亚文化:对边缘腐败的麻木和宽容

时间:2022-04-27 09:24: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腐败亚文化:对边缘腐败的麻木和宽容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12



文鸬金浜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规则”,背离“显规则”,追逐不法利益,固守既得利益。

“亚腐败”的存在,是由于许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种“亚腐败观念”,具体说,就是认为,“公家人’用公款吃喝、公款娱乐、公款旅游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是天经地义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用了白不用”,等等。这样的“亚腐败观念”,可谓所在多有。

如果再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亚腐败观念”的存在是因为在其背后有着一种“腐败亚文化”的支撑。

“腐败亚文化”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官本位”意识浓厚。这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有关,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如今还多了“商而优则仕”,总之,以官为贵。时至今日,当官仍·然是不少人=薛斗的目标。这是因为当官与特权、与享受,都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当官是为了获得实惠获得享受。坦率说,一些人做官的动机就是冲着这些实惠和享受来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实惠和享受,许多就是边缘腐败行为。

“腐败亚文化”在认识上的表现,是对亚腐败的麻木和宽容。显然,许多人对亚腐败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这些人来说,往往觉得贪污受贿之类的腐败才危害严重,不严厉惩治会亡党亡国。但是,对于亚腐败,其态度则大为不同。他们认为,自己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贪,吃点喝点抽点,虽然—肚子酒精,一身的尼古丁;但并没有往兜里揣钱,不算什么。即使有错,也常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推脱,甚至认为这是工作需要。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后果就是边缘腐败的泛滥。

“腐败亚文化”表现在官场上,就是存在着潜规则。不必讳言,现在,不少地方的官场上已经形成了_‘中风气,并且固化成了—种官场“游戏规则”。比如接待,在有些地方,喝酒后还不能就此“休剧’,还要:洗”—下,热情的,“洗”完了还要搓几圈。这套“接待流程”,上级机关的官员和基层干部都已到了认为“正常”的地步。如果缺少了某些“项目”,接待者反而先自不安。再比如送礼,上级机关的官员到了别的地方人家都“安排”礼物了;就你这个地方他们“考察”、“评比”完了走的时候“两袖清风”,你如此“—本正经”,那就是不懂“行情”。假若这个上级机关的官员手里掌控着资金、项目或者擢升你的权力,那么,在大家都在按“牌理”出牌的情况下,就你不按“牌理”走,那“出错”的肯定是你。同样,别人下基层都“满载而归”,只有你满脸的“马列”,这也不收那也不要,还要给人家讲上一通道理,那你也就会成为“异类”。有人形容说,在官场,面对实惠和利益,就像—辆公共汽车,要么你就挤上去,要么就等下一班,千万不要站在车前“螳臂当车”,否则,你就会成为大家嘲讽甚至是同事提防的对象。这种潜规则往往会导致那些思想健康、作风正派的人无法在亚腐败盛行之处之时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于是,一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渐渐地也就主动适应官场潜规则,从而被“同化”。这也导致了边缘腐败“被动”地泛滥开来。


“腐败亚文化”表现在监督管理上,是存在着明显的软弱化现象。其实,相当多的边缘腐败都至少属于违纪!也就是说,对边缘腐败,几乎都有相关的“不准”、“严禁’的党纪政纪条例规定着。然而,为什么就是屡禁不止,乃至不断地泛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边缘腐败或存在着违规不违纪、违纪不违法或存在着法(纪)不责众的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因而制定规定时,常常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不必讳言,很多条文不是刚性而是弹性的,形象地说,不是高压线,而是橡皮筋。有些地方和单位对边缘腐败的监管甚至完全缺失,这就在无形中使搞边缘腐败者无所顾忌。

—种文化—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同样,“腐败亚文化”如果被社会普遍认同,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它会“培养”对腐败行为的默许性,会使人们对腐败行为产生—种认同、羡慕和接受心理,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是非、黑白等道德界限产生模糊甚至错位,进而对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甚至对错误思想和犯罪行为,从麻木到宽容,从宽容到纵容,久而久之,腐败开始成为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人们接受或默认的价值。果如是,将非常可旧。因此,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廉洁文化,揭开“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深入剖析它对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腐蚀、对官场行为规范的扭曲、对监管工作的干扰显得尤为必要,唯有如此,“腐败亚文化”才会消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0fa6bce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