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渡口的摆渡者

时间:2022-07-10 20:4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秘密渡口的摆渡者

作者:桫椤

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05

其实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渡口,我们从这里出发,航向未知的命运。潘小楼和她的小说,就是这座秘密渡口的摆渡者。

“80后作家成为一个固化的语词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他们的过时”——加在前边的年代数字不只是一个标签,也是他们的创作走入了某种规律的标志。他们出生在一个父母有理想的年代,但当他们长成了自我意识时,商业时代已经来临,他们很快被外部世界裹胁进消费的洪流,仅有的那点童年记忆也荡然无存了。所以他们的作品中缺乏童年,甚至也缺乏青春期,开篇就是物化的、消费化的情节。当然,不排除他们之中有警醒者——文学角度讲,警醒者延续着文学的本来使命,而迷茫者则做了时代的俘虏。毫无疑问“80女作家潘小楼是前者,她的中篇小说集《秘密渡口》宣告了她的这一立场。

《秘密渡口》收录了包括同名作品在内的六篇小说,另外五篇分别为《罂粟园》《青柠》《小满》《端午》和《魁山》。据作者自己讲,这是她至今写作的全部中篇。读完这六篇小说,我不太敢相信这是一个“80作家的作品,尤其是《秘密渡口》《端午》《小满》和《魁山》,这四篇笔法之娴熟,叙事之旷达,结构之大气,意韵之宽厚,完全超出了我对作者本人的心理预期。

《秘密渡口》中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现实经验支撑着全部的创作格局。而对于“80后作家潘小楼来讲,她的一切经验都是关于成长的经验。相对于年轻的小说作者们过于倚重西方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潘小楼则同时向另外一个方向行走,更多地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但她又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站在基础之上的攀升。她的文学理学建构在右江河谷地带的水门关、尧村、靖圩这些小村镇上,那里是她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成长的地方,而她笔下的风物和人物都是那个地域特有的。《端午》里会包拱背粽的外婆、善做米粉的舒跛子,《魁山》中会做水圆的奶奶、会巫医的九伯,《小满》里会做烧卤的母亲,《秘密渡口》里的养鸭人,《罂粟园》里没有正面出场的懂中医的父亲,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地域风俗,这些风物、人物与那些地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彼此是对方独有的标志。这就足以让作品有了生命,有了,也就使作品有了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而她屡屡提及的满是灰烬的水泥厂、纸厂,以及作品人物的独特家庭结构,则让她的作品凸现了个性。即便不妄加猜测,这些经验在作品中的复活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直接与她的成长有关。她在名为《我就是那个行走在河岸上的孩子》的后记中说:我是在父亲的工厂里长大的,那是一个上千人的水泥厂,毗邻右江,对岸是村子,溯江而上,是小镇,这些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现实经验在作品中得到内化,再加上语言对感觉的准确表达,这些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特质,使她的小说走在形成自己风格的路上。读这些作品,就能感觉到这就是的,而不是别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187113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