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特殊句式(精排版)

时间:2022-11-28 00:1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选文档

古典诗词中的特别句式

诗是最正确词语的最正确排列。要观赏诗,首先必须读懂诗句,了解“诗家语〞省略与倒装的特点。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敏而多样的,唯其灵敏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别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一、省略现象

古人认为“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于是介词、代词、连词以及各种表复句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成了省略的对象。省略最多的是介词,如“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就省略了“自、在、之外〞。还有表比喻的关联词也往往省略,如“浮云游子意〞 “浮云一别后〞,“浮云〞后面就省略了“如〞,可翻译成“游子如浮云〞 “别后如浮云〞。

动词也会省略,如在静态物体〔名词〕后面的动词就往往省略,如“风〞“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晒〞“落〞,翻译时译成什么动词则要视上下诗句内容而定。表示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或行为的动词也往往省略,“人迹板桥霜〞〔温庭筠〕人的行为“足迹〞与物体“板桥、霜〞之间就省略了动词“踏〞和“印〞。

省略还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两个事物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一是词的省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在意象并置的诗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二、“倒装〞现象

阅读古典诗歌时,如果遇到按字面语序读不通,读不懂,就应考虑是否倒装。倒装的形式有: 主谓倒装 如“城阙辅三秦〞,正常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客心洗流水〞应为“流水洗客心〞。

动宾倒装 如“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清辉玉臂寒〞应为“清辉寒玉臂〞。 因果倒装 为了强调渲染主观感受,往往把实景放在后面写,即果在前,因在后。如“空山新雨后〞是因为下了一场雨,所以山才显得空旷。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因为平野辽阔,所以才感受到星星显得格外低垂;是因为大江奔流,才觉得月亮也随江流在涌动。有时为了突出景物或色彩往往也把景物和色彩放在前面写。“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杜甫〕实际语序应是“知湖外草碧,见海东云红〞。

状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 ,状语往往后置,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句式,如“僧敲月下门〞应为“僧月下敲门〞,“双燕归来细雨中〞应为“双燕细雨中归来〞。 定语后置“停车坐爱枫林晚〞应为“停车坐爱晚枫林〞,“碧玉妆成一树高〞,“树高〞就是“高树〞。

古诗的倒装尽管复杂,但有的可借助语法分析来理解。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们就可以通过找出句中的主谓宾来援助理解,可译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再就是按时间、地点、人或物的活动来调整理解。如“东篱把酒黄昏后〞,可调整为“黄昏后东篱把酒〞。

倒装还需注意的是既有当句倒装,还有跨句倒装。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都应该看作是跨句倒装。

诗句中省略和倒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一个诗句中既有省略也有倒装。如“水郭山村酒旗风〞,省略了主语“江南〞和谓语“卷〞,同时“酒旗风〞又是“风酒旗〞的倒装〔春风翻卷着酒旗〕

.


优选文档

古典诗词中,大局部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别的句式结构。下面就几种情况举例分析如下。

意象组合式

所谓 “意象组合〞,是指将几个表示事物、景象的名词并列在一起,构成诗句。对这些诗句的理解,无法通过语法分析完成,只能借助想象和联想,将名词所代表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面,从而制造一种意境,借助意境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运用这种句式,最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完全是用九种意象并列构成的。这九个表达意象的名词,本没有动词将它们连在一起,但借助于我们的想象和联想,就可以将九种不同的景象巧妙地组织进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象,从而含蓄地衬托出旅人的愁思。

互文见义式

即在诗句的构成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句子的含义。“文〞是修饰的意思,所谓“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如果理解成“主人下了马,客人留在了船上〞 就错了,应当把 “主人〞和“马〞结合起来理解,“下马〞“在船〞 是其共同行为,即:主人和客人下了马,又上了船。类似的例子,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很多,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等。“互文见义式〞 的诗句,在理解上要讲究完整性,不能将互文的两个词语拆开理解。在表达效果上,“互文见义〞 的结构句式,可以便于句子的整齐、押韵,可以使语句简约,防止重复表达,可以使表达的内容圆满而富有亲和力。 语序倒置式〞。

即在诗句中,出现了各种成分前置、后置现象。读诗时,必须将这样的句式分辩出来,否则就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话报平安。 中的 “故园东望〞 正常的语序应是 东望故园〞 诗句将 “故园〞和“东望〞倒置,突出了作者对“故园〞〔长安〕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为 “神游故园,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倒置的目的在于突出作者因 “多情〞而“华发〞“早生〞。

省略跳接式

这一句式是表现在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由于表达的需要,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容有所省略,出现了跳跃式开展。这种情况从外表上看,看不出任何表达顺序上的联系,诗歌内容的表达,全然是按照作者感情意念的自然流动〔物随心转〕而进行的。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跳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忽而跳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间并没有必定的表达顺序上的联系〔既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全是为了表现作者恬淡、闲适、自得的感情需要而安排的。 “省略跳跃式〞 的根本表现形式是:由甲跳到乙,再由乙跳到丙的过程中,甲、乙、丙三种事物外表上没有联系,作者在表达中也没有明确的表达顺序,甲、乙、丙三种事物的联系,靠的是作者内在情感意念的某种追求。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2b5d0cb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