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主题的作文参赛感言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时间很短,准备的范围很大,好像有一种无从下手准备的感觉。这就是参加市骨干教师选拔赛的第一感觉。填过表之后,我们就认真阅读文件精神,上面要求按学段参赛,我填写的是低年级段。我们教务主任说:“那你就要准备一、二、三年级的六本教材。”于是我就匆匆借来这么多教材,想翻阅一下,但是真正进入准备的时候,感觉真的很渺茫。后来又听同事说:“可能是准备所教年级上下册的书。于是就又匆匆忙忙翻阅一下四年级的教材。直到临比赛前才借来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准备的真是太仓促了。 到了比赛现场才发现有的老师准备很充分,一直用手机在搜索资料,我不知道他们都是准备什么内容,当时心里感到很慌,人家都是怎么准备的,都是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我感到两手空空。但是也感到很轻松,因为不知道比赛的形式和规格,只知道要展示一节模拟展示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评委老师说:“这次比赛就是要考察老师的基本功,只要平时上课基本功扎实,就能够顺利过关的。” 既来之则安之。说是早晨七点半就开始抽签了,所以早晨6点我就起床了,然后收拾好之后,都已经六点半了,所以我们几个就急着往兴华学校赶,一路上同路的一个姐妹还晕车,呕吐难受。走到兴华学校门口,她已经脸蜡黄了,眼看着不能参加比赛了,于是我们就带着她到学校门口喝了点粥,吃了几个包子之后,她的情绪终于好了一点。等我们匆匆赶到学校之后,才发现评委还没有来,抽签还要等一段时间,直到等到八点半才开始抽签。我抽到的是9号,于是就开始耐心等待。一次要抽5个号,我们在等待室等候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原来2号和7号都没有来,于是我的号就变成了7号,于是很快就抽到课题了。抽过之后心里才踏实,我抽到的课题是四年级上册的《相交与垂直》。看到课题之后我心里才踏实下来,因为这节课我正好刚刚讲过,所以就静下心来认真准备,但是准备的过程中心里还是砰砰直跳,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在十分钟之内讲完,于是面对着教材,我精心准备,在一张白纸上立刻写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梳理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等我刚刚准备完,工作人员就喊我的名字了。终于轮到我上场了,这几年随着参加比赛次数的增多,我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些锻炼,上场前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真的站到讲台上,我也不是很胆怯了。 于是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教学思路认真讲了下来,当我讲完之后,时间正好——9分44秒。然后就是等待评委的答辩问题了。评委问我:“你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这节课你是怎么上的?”于是我就回忆自己在上课时候的环节了。于是我边想边说:“我自己准备好教具,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上课伊始让学生先来回忆平行,从平行引申到相交。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相交的概念,于是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小棒摆出相交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说出你摆成了一个什么角?有的学生说摆成了锐角,有的学生说摆成了钝角,这两个角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但是对于相交成直角的形状,学生不能够一眼看出来,也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于是我就让学生想办法怎么判断你手中的小棒相交成的是直角,有的学生说,用量角器量,有的学生说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也有的学生说用三角板上的两个角去拼一下看看。于是就从相交引申到了垂直。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作能力,还让学生理解了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相交与垂直的概念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了相交与垂直的空间观念与理解能力。”“你认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评委又一次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说:“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垂线是这节课的难点。”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下了场之后我感觉是不是我的重点难点讲解得不是很清楚,评委问我这个问题。不知道分数是多少?会不会分很低呀?我的心里直打鼓。下一个上场的是认识的一位姐妹,她讲完之后对我说:“我刚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得评委说,下面公布9号选手的成绩,我赶紧停在门口听了一会。我听得你的成绩是92.83分。”我听过之后心里才踏实。但是我不知道别人的成绩,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怎么样,反正自己已经比赛结束了,终于从紧张的心态中调整过来了。 同来的一位同事抽到的是21号,所以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于是就和已经比赛结束的同事在校园里四处走走,聊聊天。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但是比赛还没有结束,同事还没有上场,她已经准备很充分了,于是她就在参赛室门口观望。等到快下午一点钟了,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们就心情激动地等待工作人员贴出我们的成绩。于是我们一个室一个室去查找成绩,用手机拍下来刚刚贴出来的成绩。非常喜欢这样的比赛,当场打分,比赛结束立刻就出成绩,让自己心里有底,带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我们查找了各自的成绩,我的成绩在我们那一组中是第二名,同路的姐妹成绩也很好,不是第二名就是第三名,我们都是凯旋而归。所以都非常开心。 总结这次的比赛,我们拥有共同的感慨:看来我们平时的教学理念还可以。通过这次比赛让我对“厚积薄发”有了更好的理解,要想在这样的临场发挥*质的比赛中发挥出高水平,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积累一些经验,才能够让自己在很短暂的准备时间中讲出高水平的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0279f5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