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题目解说: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2-3]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4]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背景资料: 《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和陈竹隐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成为了他为数不多的内容欢快的作品。 归纳主题: 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主旨大意: 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用诗的笔调描绘着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憧憬未来。 写法: 1.生动丰富的语言 2.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善于多角度描写景物 4.观察细致,抓住特征写景 文笔特点: 秀丽朴素,清新隽永,真挚质朴 朱自清其他作品: 出版时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8年 1930年 1934年 1936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1948年 1948年 1948年 作品名 《雪朝》 《毁灭》 《踪迹》集 《背影》 《春》 《欧游杂记》 《你我》 《匆匆》 《伦敦杂记》 《国文教学》 《经典常谈》 《诗言志辨》 《新诗杂谈》 《标准与尺度》 《语文拾零》 《论雅俗共赏》 体裁 诗集 长诗 诗和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 散文 论文集 论文集 诗论 诗论 杂文集 论文集 杂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0c43ec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