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由此可见李白年少时就有任侠一面。李白重视义气,乐于助人,这种侠客思想在他的生平和创作中留下很深的印记。《侠客行》、《扶门豪士歌》等,都是歌颂侠义人物的诗歌,《秦女休行》更描绘了一个侠女形象。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本来怀着宏大的理想,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侯嬴、谢安等人自许,相信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凭个人的才智和勇气,济世安民。面对国事,他“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并认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可见他的心志是何等壮怀激烈!然而他虽获召入京,却只能在失去励精图治精神的皇帝身边当个文学弄臣,“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都付诸泡影。面对此情此境,他仍充满自信,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因从李璘而身陷囹吾,遇赦出狱后仍致力寻求用世的机会。 张镐为肃宗的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统帅河南等道诸军事。此两句出自《赠张相镐》二首其二,意思是:想到国家大事,我一夜无眠抚剑长啸,胸怀壮志,希望奔赴千里为国家效力。 此句出自《将进酒》,这是李白劝友进酒的诗,字里行间透出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但他并不灰心,深信自己的才能终有一天得以施展。 李白的诗歌还表现了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精神。他常说自己是“布衣”、“野人”,意识到自己与豪门贵族是不同的两类人。但是他“出则以平交王侯”(《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在他们面前没有奴颜婢膝。李白一心希望能够“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凭个人才能,改变当时社会现实,使“环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对下层百姓的生活也有深切理解,不少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他笔下展现了水乡青年男女生活的情景:“绿水淨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採莲女,一道夜歌归”。李白对权贵态度倔傲,对平民百姓却十分亲切而谦逊。他身处的盛唐,社会昇平,但下层的劳动人民终日辛劳,仍然处于贫困之中。富有同情心的李白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安史之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他感叹:“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李白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庸俗的社会关系使他感到窒息,于是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他高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的隐逸求仙便是这种苦闷的发洩,他认为人间是污浊的、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才能得到自由解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206fa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