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武当,我的家

时间:2022-08-31 00:4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丽的武当,我的家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一门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常态化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总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可学的操作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门“校本化”的课程,仅仅靠“模仿”和“选用”,很难使它成为学校“自己的”课程。我觉得,要实施好这门课程,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只有因地制宜,利用一定的社区资源,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整合自己的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创出学校品牌。

我们学校武当山草店小学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城区,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可以说我们学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既有古色古香,又有时代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独特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可以依托这份丰厚的社区资源,开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空间,以谋求学生自我与自然、社会、生活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施模式,从而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把家乡的自然人文资源分成了以下几类1动人的传说: "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真武修仙故事"磨针井"

武当拳的传说 、金花树传说、梳妆台和飞升崖、仙人峰、龙头香、太子睡龙床、试心石、七星树等传说,故事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多彩多姿而又朴实自然,具有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富于艺术魅力,既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可帮助领略武当风光,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2、育人的基地: “武当山烈士陵园”是武当山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都有中小学生到这里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体验幸福的来之不易。

3智慧的人民: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 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无价之宝。

我们将围绕着家乡的山水人文资源,进一步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走出校园,组织各类有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探索。投身这青山绿水之中,让学生们领略了家乡的美丽,激发探究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体验生活的真谛。



1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 资源开发的创造性。

长期以来,教师赖以引用的课程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于各种教参、录像资料,现在又集中于互联网其实,课程资源的形式是异常多样的。仅仅根据《标准》就可以举出:实验室、图书馆、社区设施、社区人力资源、家庭资源、学生个体经验、信息化资源等众多类型。

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在学校领域之内,一篇新闻、一段广告、一盘菜、一个小笑话等等都可能为教学服务,而由于这些资源直接来自于生活,既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充分体现了“STS”的教学思想。在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是教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而是教师不能创造性识别和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我认为,创造性地识别和运用教学资源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2. 资源开发的经济性。

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于高端的电脑、多媒体资源。购买大量的书籍、图册、光盘固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简单、经济的资源同样有效。用四根筷子和两根橡皮筋做成的模型照样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呼吸肌的运动,几张简笔画也可以很形象地表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用一个气球可以讲清楚四五个不同的教学难点。一旦明白这一点,就会摆脱等、靠、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3. 资源运用的适切性。

2


教学资源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尖端越好。有的教师上课必用电脑,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初衷是给学生美的享受,但很多时候起了分散注意力、画蛇添足的作用。

我认为,要选用一段课程资源,首先应当衡量是否能发挥它的特点。例如,挂图的特点是图像大而清晰、录像的特点是能体现动态过程、电脑的特点是网络的无限延展和互动、板书和简笔画的特点是学生可以记录和模仿。如果仅仅想展示静止的结构,用电脑还不如挂图好呢──挂图至少不会闪烁,让学生眼睛疼。

选用课程资源还必须为学生留下休息的时间,不是越多越好。记得为了准备一次公开课,我准备了六段关于草履虫的录像。录像都很精彩,但一个个接踵而来,会让人目不暇接。最后,我只保留了其中三段;但是课堂上留下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整节课反而丰满了起来。

4. 资源的整合和教师的能动性。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必须通过教师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传达给学生,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样的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手里,发挥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能否最大限度地识别、积累课程资源,精当地选择、整合课程资源,主要还要看教师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做一个课程资源的有心人。我个人的经验就是:随时随地留心身边的事物,遇到每一件事情都想一下对于课程教学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就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无论是自己备课的时候,还是回答课堂提问的时候,即使是手边没有高、精、尖的设施,也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上的问题。教师的敬业精神在这里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见到很多优秀的教师,即便在课程资源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任意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这些原则是根据课程资源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开发条件提出的,对实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有很大鉴别作用。 (一)针对性原则 (二)开放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经济性原则 (五)目的性原则 (六)综合性原则 (七)实效性原则 (八)渐进性原则 (九)实践性原则。

二、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途径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462e8771fe910ef12df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