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史 供应链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只要存在分工就存在供应链。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或者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其萌芽到相对的成熟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然而,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还是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技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分析起来,目前一般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3.1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这一阶段,在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其管理理念基本上都集中在“为生产而管理”,市场的竞争表现为企业产品的数量与产品实体质量的竞争,企业之间虽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协作,但基本上是一种本位主义的状态,即便是同一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也是如此,其组织结构以各自为政的职能化或者区域性的条条框框为特征。在这一阶段,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之间合作关系极为松散。“为生产而管理”的导向使供应链成员之间常常存在利益的冲突,链上供方与需方之间更多的是彼此的讨价还价,阻碍了如今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部分企业已经采用了物料需求计划(MRP)这一技术来管理业务,但也只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分别在相互隔离的环境下制定和执行计划,数据的完整性差,甚至在企业内部也很难做到信息上的统一与集成,更谈不上业务链上的标准化与数据流。无法形成如今意义上的供应链运作。在理论的研究上,供应链管理也只仅仅停留在开始探索和尝试阶段,此没有出现一种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及指导思想。应该说在这一时期,供应链管理仅仅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1.3.2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理论界的不断探索下,学术研究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已具雏形,并开始指导企业进行初步的实践。 实际上,“供应链管理”一词的提出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咨询业提出来的,后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在这一时期,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由过去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转向生产效率的竞争。企业内部的职能划分及相应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大多数企业开始进行组织机构的精简与改革,从分散式职能化和部门化转变为集中计划式的,并更加关注业务流程的变革。其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企业认识到其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存在于企业之外。换句话说,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仅仅依靠自身资源的推销是很困难的,更多的是要依靠企业以外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这一思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而分工的细化造就了企业各自的核心能力,把不同企业的核心能力集成起来可以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1989年G.C.Stevens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包括了在企业内外部集成的思想,这标志着供应链管理的萌芽阶段已经结束,进入了供应链管理的初级阶段。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始于供应链上末端的零售行业,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资源极大的丰富,处在供应链末端的、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零售行业的竞争也变得异常的激烈。为了生存与发展,如何降低销售的费用(诸如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分布等)以赢得更多的顾客及获取更多的利润,在零售商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发现:零售商与其 1 2 上游的供应商共享销售和市场的资料,利用零售商所获取的第一手产品的销售资料和客户的需求信息,与供应商共同确定消费需求并进行市场定位,依据资料的分析报告来确定库存量的多少与安排其上游企业的生产与配送,能更好地做到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匹配,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又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链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策略与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于功能性(实用性)产品的有效客户响应(ECR);另一种是针对创新性(时尚性)产品的快速响应(QR)。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大量的应用为供应链管理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推广、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精益管理(JIT)模式和系统的引入与应用,逐渐使企业的内部实现了信息集成,为企业内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提供了同步处理所需的信息。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方式也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使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之间传统的业务连接,在市场竞争(需求)的驱使下逐渐向供应链运作方式转变。但在供应链管理形成的初期,供应链管理主要还是集中在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运作上。 1.3.3供应链管理的形成阶段 供应链管理的形成阶段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进出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供应链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试图给出一个供应链管理的框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推断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成本与质量的竞争演变成为时间的竞争[2]。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将竞争的重点转向市场与客户,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一切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源,以在成本、质量及时间等多种维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纷纷将眼光从管理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转向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将产品送到最终客户的整个供应链周期。企业管理的实践者逐渐认识到客户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是供应链增加生存与获利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许多企业惊奇发现在供应链的销售端与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有着同样多减少成本或增加利润的机会。供应链管理因此逐渐受到重视。 与此同时,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信息与业务都实现了高度的集成,企业流程再造(BPR)使企业领导逐步认识到把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主管人员的相关业务目标和绩效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这一认识进一步推动跨职能部门团队合作向“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供应链管理的范围与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财务管理被引入供应链管理中,ABC成本法和产品及服务交付的净交货成本法受到重视及被广泛推荐使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益加强,出现了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合作趋势。 随后高级计划安排(APS)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物流信息系统(LIS)、知识管理(KM)、数据库(DW)、供应链决策(SCS)、数据挖掘(DM)等管理技术竞相问世,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从计划、执行到优化与决策,都在ERP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合理、有效、及时地开展业务;在企业的外部供应链上,人们更加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687a76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