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世界与爱的哲学——徐訏戏剧论

时间:2023-03-01 03:18: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的世界与爱的哲学——徐訏戏剧论

作者:吴红霞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徐訏是一位极富浪漫气质和具有探索精神的全才全能作家。在解读徐訏一系列的戏剧作品中,我们有必要了解徐訏的人生价追求和生命个性,以此有效地打通徐訏的艺术世界和人的精神境界的关联,回避了对徐訏戏剧世界的审视与阐释,我们就无法认识和把握徐訏精神个体的全部特殊性。而且,如果我们不把他的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对照于主体艺术化的生命方式,我们就无法领悟徐訏艺术世界和人生存在之间精神沟通的特殊奥秘。徐訏的戏剧试图去建立一种爱的世界和爱的哲学。通过对这种情爱世界的阐释和表达,又不断深化了徐訏对生命本真意识和爱的哲理世界的认同。 一、两性之爱:现实与幻想中的自由交织

两性之爱也就是指男女之爱。与众不同的是,徐訏在建立两性之爱中,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徐訏戏剧中的男女情爱是荒诞的,突变的,甚至是对立的,而这种婚变形式又是作者苦心经营通过特定的艺术场景来凸显的。徐訏的戏剧突破了中国文学中传统的大团圆的婚恋方式,要么是在不可能的场域里找到一种恋爱方式,总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使婚恋昙花一现,要么是在都市经济文化的诱惑中深陷男人的怀抱,没有任何情感作基础,只是双方的投机所好,女性暂时找到心仪的归属,又充满一种喜剧情调。

《青春》是徐訏戏剧早期的代表作。剧情讲述二男一女之间的恋爱关系,首先看四十岁的经济学博士杨亦修即二十二岁的少女韩秉梅父亲的朋友,作为韩秉梅的老师,虽然拥有了名誉、金钱,但是情感的天空还是空白。他自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仪已久的韩秉梅着想,一心爱着她,但是韩秉梅总是以学生的身份尊称他,并不爱他。当杨亦修外甥出现时,顿时唤起了韩秉梅的火热的激情,瞬间让她找到了爱的目标和感觉,不消几分钟就投入到了大学生的怀抱,在不知道双方姓名的情况下扬言明天就结婚。《野花》 写一对男女对婚姻的看法,男孩对女孩的爱是真挚的,而女孩始终揣测怀疑男孩对女孩的爱,当男孩通过自杀的勇气来承诺对女孩的爱后,女孩又悔恨莫及,这深刻地反映了特定环境对个人生活的困惑和迷误。《男婚女嫁》和《难填的缺憾》 同样显示了荒唐的婚姻。前者在荒诞的行为中互换老婆,作者有意安排五对男女的婚姻,并且分别满足了他们对于性与金钱的各自要求,重组家庭,看似大团圆,实则笼罩了层层哀戚的基调。

二、亲情之爱:罪恶与被扭曲的社会世态

徐訏在谈到中西方的人情这个话题时,说到中国人的生活被帝国主义经济剥削因而形成了变态的坏脾气,他们不但对别人冷酷,对自己也充满一种冷酷表情。这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尊严,而徐訏在表达亲情之爱时,也就是要在特定的时代氛围里,通过兄弟之间、母女之间的情感关系来表现人伦的破坏与尊严的伤害,从而激起对人性的挖掘和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示,进而对时代的鞭笞。徐訏笔下的兄弟之间,母女之间的情感是隔膜的,没有一丝血脉的连接与沟通,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没有任何的心灵相约。这主要体现在徐訏的《兄弟》、《两种声音》、《租押顶卖》等剧作中。在《两种声音》中,徐訏运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把兄弟之间的罪恶情感深刻地揭示出来了。弟弟出国留洋后成了大学的教授和政府官员,名誉、金钱、地位应有尽有,而哥哥患有肺病,其他一无所有。长期以来弟弟对哥哥十分不讲情面,把他当成自己的奴隶任意驱使,而哥哥把所有的抱怨埋藏在心底,并暗中报复着弟弟,抢占了弟弟爱人的爱、心以及肉体。这里哥哥对弟弟的丑恶言语的抨击,发尽心中对弟弟的抱怨,以此达到心理的平衡,实际上标示着传统人伦道德的丧失。在最后的结局里,弟弟虽死,但是在哥哥心里却没有胜利的快感,随着秋天的声音,哥哥结束了自己生命,也结束了人的罪恶和变态的心理。由兄弟关系可以看出,传统人伦的破坏与尊严的伤害给剧作染上了浓厚的氛围,该剧的恐怖气氛和悲剧色彩从反面阐明了作者的思想:兄弟必须相爱 三、观念之爱: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

无论是两性之爱,亲情之爱,还是民族的大爱,徐訏的爱是很抽象的,徐訏试图通过爱的描写来折射人性,建立一种理想的人性模式,他的悲剧透视着人在特定社会生存方式中的无奈,在喜剧中看似美满的结局,实则隐含着哀伤与痛苦。徐訏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着人性与机械文明的结合调和以此来达到较幸福的社会,在《潮来的时候》中美丽的姑娘缘茵,为人善良,鄙视金钱,爱恋精神富有物质贫困的诗人觉岸,以自杀来反抗父亲包办给地主的婚姻。《心底的一星》讲述不同层次的女人对人生情爱的看法,寻找现实中的爱。这些剧作精短凝练,也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完全是瞬间的展现,剧作家观念化的显现。正如作者所言人类所有的只是一转瞬的现在,而这现在立刻就要变成过去,观念化的情爱只是人世间瞬间的一种感受,一种直觉,一种哲理化的升华,也标示着剧作家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哲学思考。 在徐訏大多数剧作中,作者主要阐明的是在现实都市社会语境中人类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流向,通过不可能实现的情爱观念来剖析都市文明的病态以及人们的病态心理,追寻一种荒诞的人生感悟,表露出一种深沉的生命悲剧体验。对于偶然与必然、过去与现在、平常与反常等对立性因素的探求,正是徐訏所惯于表现的对于人生的哲理化思考《男女》、《野花》、《难填的缺憾》都表现了一种偶然与必然的男女爱情失败的对立。徐訏力图在都市繁忙的生活中运用感官世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抽象的心灵世界与意念世界,他把浪漫的抒情和哲理化思考熔铸一起,透视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矛盾,逐渐形成他观念中的爱的世界爱的哲学 参考文献:

[1]吴义勤.《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訏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130

[2][3]盘剑.《学者之剧——徐訏戏剧创作的独特风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19932

[4][5]徐訏.《徐訏文集》(第9卷).上海三联书店.2008112;35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韩会敏.《论徐訏戏剧的传奇性》,《戏剧文学》,2009年第6 作者简介:

吴红霞(1984 ),女,2008年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现就职于涪陵高级中学校,借调在涪陵区教委基础教育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a024a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