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基本原则 大家都知道对联是中国的文化的瑰宝,那么,大家了解对对联的基本原则吗?不了解的朋友敬请关注下文: 对对联的基本原则有三要点: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1f938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