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了《初中中国历史教学难点及教学的策略》后,豁然开朗,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策略”里说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具体教学难点,并介绍了以下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方法 抽象概念 理论性强 超越认知 专业性强 内容分散 增补感性材料,辅助理解,化抽象为具体 层层设问,分散讲解,化复杂为简单 搭建台阶,变生疏为熟悉 补充专业知识,化难为易 前后联系,化分散为集中 我在讲授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一课时,确定了教学难点是“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我在突破时就是用了上面提到的方法“前后联系,化分散为集中”,我这样给学生说: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首先,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其次,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再者,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我国政府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对待各种类型的难点,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摸索,进一步探讨,寻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e9ea8f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