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随笔 从做中学 地铁杨站长旁征博引地为大家讲解垃圾分类的X与要求,可是学生们的兴致并不怎么高,场面一度很沉闷。这时杨站长拿出了红〔有害垃圾〕、黄〔其他垃圾〕、蓝〔可回收垃圾〕、绿〔厨余垃圾〕四个迷你垃圾桶,然后又拿出了一沓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张垃圾,然后邀请4位同学上台进行垃圾分类比赛,这时我觉察学生的兴趣变得非常的高涨,都在踊跃的举手想要参与进去,被选中的同学眉飞色舞,没被选中的同学沮丧失落。比赛开始后选手们投入的进行垃圾分类,中选手举棋不定时,下边的学生还会窃窃私语的进行商量。当比赛结束后全局部对的同学眉开眼笑,没有分对的同学则在追问自己哪里分错了,当得知答案后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们的这种反差吸引住我,让我在思考为什么学生的兴趣突然高涨了,在我思考的时候这个活动也根本接近尾声,全部的同学都上台进行了比赛,最后主持人又在PPT上杂乱的展示了学生们刚刚分类过的垃圾,这次学生们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通通答对了。这让我更加的明白了学生是因为通过活动亲身体验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这样他们有体验感,有收获;听讲座没反响这是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让他们有隔膜感、陌生感。 这也不禁让我反思我的教学与班级治理,在通常情况下我也喜欢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也喜欢用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来教育学生,但每次都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我所说的道理和经历他们没有亲身感受过,他们对此毫无概念,因此才出现了这样出力不讨好的结局。 在教育中,学生才是教学和班级治理的中心,我们应当尽量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觉察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血肉,因为“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6fc26d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