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青年”的文化贡献

时间:2022-04-13 19:27: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青年的文化贡献

作者:韩浩月

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03

广东中山最近发生了一起事件,社会少年被殴打成为这起事件的起因,在官方通报中,社会少年这一称谓闯入人们眼帘,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即将被淘汰的词组——“社会青

社会青年本是一个中性词汇,它的被妖魔化,源于过去漫长一段时期里单一的管理思维。在那段日子,社会青年被人为地与学生、有工作的青年对立起来,年轻人被划分为两个群体,且互相存有抵触情绪。

回顾20多年来的社会青年史,在无比感慨的同时,能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化贡献,尤其是在推动流行文化的行进方面。

导演王小帅在影片《青红》中对社会青年的生存状态有过逼真的描绘,那个最有名的社会青年,有着流氓的污名,但他的自行车或摩托车后座上,总坐着最漂亮的姑娘。影片最后,那个和青红自由恋爱的社会青年(尽管他已经刚刚成为临时工)被枪毙了,罪名是强奸,影片结束时由大喇叭广播和枪声组成的画外音,是对社会青年的一次集体追悼。 王朔写作于1987年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的《顽主》,3名无业青年创办了以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三T公司,他们服务的对象也不乏作家宝康这样的社会青年。《顽主》的创作背景就依托于社会青年问题最为严重的时期,处在各种夹缝中社会青年,因压抑产生了病态人格,对梦想的追求也显得荒诞无比,但他们对旧秩序和旧道德观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王朔笔下的社会青年,是主角也好是配角也罢,无不表现出游戏生的态度,这种态度至今仍在影响着为数众多的年轻人,当下网络文化所拥有的调侃、戏谑、结构等特征,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对过去社会青年精神的一种继承。

1999年,崔健写出《混子》,吃不着铁饭碗像咱家老头子,也不想处处受人照顾像现在的孩子,我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所以有人说我是没有教养的一代混子一代混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青年的形象说法,也成为新世纪到来之前社会青年对自身最痛苦的命名。也正是以进入2000年为标志,社会青年文学音乐、流行文化的热衷开始骤然降温,求生存、求饭碗、求房子、求车子成为社会青年的最大追求。此后,人人忙碌,社会无闲人,社会青年成为一个落伍词汇,也少有人再承认自己是社会青年

一些早已成为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的老社会青年,在谈论起自己的年轻时代,总会流露出难以遮掩的眷恋,那段时间虽有不少桎梏,但也许是他们思想最为自由、行动最有革命意义的时期,他们的快乐中饱含着痛苦元素,但却是在无声中完成了从推倒到重建的过程,以曾经的社会青年身份为骄傲,成为过来人面对污名化的一种反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81dbe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