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六一”儿童节安全教育篇 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康地成长,是每一个监护人此,我们为家长和孩子们安全求助知识,作为“六一”给大家。 一、吃东西哽住怎么办?哽塞之急救) 1、先将婴儿翻转,使其面朝下,让婴儿趴在手臂上拍背数次。 2、再将婴儿翻转成面朝上,用手掌压肚子数次。 3、最后用小指掏挖口腔内物。 二、出血如何处置? 1、直接加压止血:用手(敷料)直接对伤口施以压力。 2、间接压近法:压迫特定的“止血点”分别位于上臂的肱动脉(肩肘内侧三分之一处),及大腿后侧的股动脉。 三、鼻出血如何处置? 1、头向前倾的姿势坐下,并宽松头部及胸部衣物。 2、在鼻骨两侧冰敷。 3、将鼻翼捏住止血。 4、迅速送医院治疗。 四、骨折如何处置? 1、不可随便移动患者。 2、让患者保持最舒适的姿势。 3、以原姿势固定骨折处送医院治疗。 五、眼部之异物如何处置? 1、可用生理食盐水(或凉白开水)由鼻侧向外侧冲洗,以免冲出来的异物进入另一只眼睛。 2、若异物刺入眼球中,一定要由医师移除,不可随意拨除。 六、中暑如何处置? 1、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脱掉衣服,并使患者躺下。 2、迅速降低体温,可以微湿的毛巾擦拭全身,再用风扇吹,以加强散热。 七、烧、烫伤如何处置? (一岁以下小孩呼吸道地保护,使其安全、健最重要的责任之一。为摘编一期自我保护和 儿童节的特殊礼物送1、冲、脱、送。 2、衣服着火应立即灭火及脱去衣服,立刻卧倒打滚、冲水。 3、要以干净的冷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降低温度避免烧伤继续进行。 4、迅速送医院治疗。 八、一氧化碳中毒缺氧如何处置? 1、有煤气味时,关闭煤气开关且不可开、关电源。 2、打开所有门窗,让新鲜空气流通。 3、将昏迷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 4、检查不到呼吸及脉搏时进行心前区按压,并迅速送往医院。 ——摘自《健康咨询报》 袁元 九、当孩子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1、先不要开门,并检查门是否锁好。 2、问来人是谁,来找谁,有什么事。 3、无论来人是否说认识你的家人,而你并不认识来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任何事情,更不可让他进来。告诉来人有什么事可以留言。 4、如果来人坚持不走,并以种种借口非要进门再说,请千万不要开门。必要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家长、邻居或派出所。 5、特别提醒孩子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先开门再问来人是谁。 十、家中突然停电怎么办?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1、如果家里突然没电了,可能是跳闸或保险丝烧了,也可能是系统停电。若孩子较小不要冒然去动电闸或换保险丝。 2、可以打开手电或使用应急灯。提醒较小的孩子最好不要点蜡烛,以免引起火灾。十一、家中失火怎么办?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1、如果是电源插座、电线或电器失火了,应当首先切断电源,再去灭火。 2、电器或电路着火,可用水灭火,但一定要将水用力泼出,不要让水连续。 3、如果做饭时锅里的油起火了,应该迅速关掉炉火,用锅盖将锅盖上,并将锅端开,千万不可向锅里倒水。 4、如果液化气阀门或接口处起火,可用湿毛巾盖在着火处,然后迅速关闭总阀门。 5、如果屋里着火了,并有很大的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到门口出去,最好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免被烟雾熏晕。开门时可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6、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千万不要跑动,这样会助长火势。应当用东西抽打或就地翻滚,直到火灭。 7、如果家中发生了不能自救的火灾,因为孩子小,身单力薄,一定要先报警,并叫大人来帮助救火,要以自身安全为重。 8、如果有条件,最好自备家用灭火器,并教会孩子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十二、孩子被困在电梯里怎么办?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1、不要惊慌,试着按几次开门键。如果没有反应,可以连续按电梯的“红色键”(紧急键)或警铃键(红色或黄色)。 2、如果电梯内有电话,也可以用电话通知控制室的工作人员。 3、如果电梯内的各种键都失灵了,可用力(用手或将鞋脱下用鞋底)拍打电梯门,并大声喊叫,让外面的人去叫工作人员来处理。 4、监护人应当注意:平时在带领孩子乘坐电梯时,应当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电梯各功能键。 十三、孩子在外与家人走失怎么办? 教育孩子注意几点: 1、首先不要害怕和惊慌,你可以大喊几声“爸爸(或妈妈)”,如果父母就在附近,他们会听到的;如果没有反应,你最好不要到处乱找, 因为这时父母肯定也在找你,互相找可能更不易找到。 2、你可以在原地等一段时间,如果还不见父母来,你可以找你走失地(如商场、公园、影院、体育场、车站、码头、机场等)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着广播找人;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人员,可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如果你父母有手机,也可以请人帮忙与他们联系。 3、注意:监护人应提醒孩子,一旦发生走失情况,不要胡乱找人求助,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较多的车站、码头等地,一定要找工作人员、警察。 同时,在孩子单独外出(如上学)或带孩子外出(如去公园)时,监护人最好给孩子随身带上《学生应急信息卡》或《儿童应急信息卡》,以备万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9ecfd3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