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赵梅娟 来源:《锦绣》2015年第07期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经过老师的测评,老师发现你们的智商很高,将来你们会是科学家。”他又对另一组学生说:“老师给你们测了智商,你们的智商不高将来不会有出息。”过了若干年后,第一组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好,他们之中真的出现了很多优秀人才。第二组学生学习平平,真的没有出现优秀人才。这个教育家后来说,其实这两组学生的智商是一样的,他们并没有测谁的智商,第一组之所以出了这些优秀人才是因为教育家的一句肯定的话。 由此例可见,古希腊一个寓言之所以把舌头比作怪物,是因为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人,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辞来诅咒人,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所以,我们才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古老俗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语言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会议讲话、日常交往等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语言 主要针对任课教师而言,需要注意: 1、激情: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 ; 2、风趣:说话清楚有力,生动风趣,思路清晰; 3、规范:“非礼勿言”,要准确、形象、生动、清新、文雅、文明、纯洁,避免语言不当,切忌粗鲁、尖酸、刻薄。 4、语言使用“十戒”: 一戒语苛训人 ;二戒教条盈耳 ;三戒粗言秽语;四戒方言土语;五戒语病时出 ;六戒口语过多 ;七戒喋喋不休 ;八戒大呼小叫;九戒不合实际 ;十戒离题闲扯。 二、会议讲话 通常会议讲话也可以称为做报告。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可能需要我们总结和部署工作,传达文件或上级会议精神,年终述职报告等等。要使报告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讲究语言表达艺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准备,熟悉讲稿。不管是自拟还是别人代写的讲稿,报告人事前必须字字句句认认真真读两三遍,除了在内容和形式等大的方面从严把关之外,对容易读错的字,陌生的人名地名术语,拗口的句子等要特别注意,保证读准读熟说流利,避免在公众场合出洋相。 我们以前经常听说这样的笑话:县城每年要开一次全县中学生运动会。结束时自然要全场集合,由县里领导讲话颁奖。在念完手榴弹项目获奖名单后,突然念出“好铁饼第一名谁谁”的话,全常愕然,接着哄堂大笑,原来应是“女子铁饼第一名谁谁”。 2、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念讲稿,读文件,做总结汇报或是布置工作,最好用普通话,或者用大多数听众熟悉的本土话。让大家句句听得清,思路理得清,重点记得清。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主要是要求说话要多用短句子,多用正装句,少用倒装句,尽量把难懂的词语改换成容易听明白的词语,避免用一些生疏的行业俗语和专业名词,或者方言土语。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3、庄重自然,精神奕奕。既不能嘻戏轻浮,又不能声色俱厉,拿腔调摆架子。在会议上讲话的如果无精打采,那么听会的也会昏昏欲睡了。 4、根据讲稿,又不拘泥于讲稿。除了传达文件精神必须一字不掉地照稿宣读之外,一般应该“讲”报告,而不是“读”报告。 5、注意反馈,交流感情。在会议上讲话切忌埋头照读不理听众,即使是照本宣读,也要不时抬起头来扫视全场,用目光和表情与听众交流感情。 曾经看到过两篇关于领导讲话的题目,一个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一个是《请领导讲话短些、短些、再短些!》。提到为什么有些领导讲话群众听不进,记不住,甚至在会场上“梦周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空话、套话、大话、官话太多。很久以前就有新闻倡导领导讲短话,在会上,每人发言时间限定为5分钟,如果超时就随时被打断,不管你身居多高的官职。这个例子也应该让我们有所启示,在讲话的时候尽量少说为佳,说到点子上,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与人交往要热情、自律 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职工之间应该互敬互谅,互帮互助,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1、以礼相待。 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课间相见,点头微笑,互致“你好”。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别人帮忙,赶紧说声:“谢谢!”“辛苦了!”等,用好文明十字. 2、言行高雅。 不打听别人私事,不背后议论其他教职工,不散布是是非非的事情。在工作场所要保持安静,互不干扰工作、学习,不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管在任何场合,作为教育工作者都要注意遵守交谈的礼仪规范,要做到礼让三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听有和声,这是尊重对方、谦虚礼让的表现。 在社交场合的言谈还要注意四个禁忌: 第一,不打断对方。 第二,不补充对方。好多人都有这个缺点,就是好为人师,总显得比人家懂得多。要给人家说话的机会,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应该记住四个字,少说多听,因为言多必失。 第三不纠正人家。不是原则问题,不要随便对他人进行是非判断,大是大非该当别论,小是小非得过且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争论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比如: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第四不质疑对方。别随便对别人谈的内容表示怀疑,要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咄咄逼人,不是原则问题,不是大是大非问题,过得去就让人过去。 以上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必须注意的礼仪规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仪表乃至一句口头禅,都会成为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因而,我们只有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真正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审美价值,于无声处发挥出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4d7b21a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