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的渭川田家

时间:2022-04-13 23:17: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王维的《渭川田家》

诗在哪里?我寻觅多时。诗在山水间,诗在田地里,诗在诗人的笔尖上,诗 诗人的生活里。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 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

晚年的作品。渭川即渭水,又称渭河。在今陕西省中部,源出甘肃渭源,流 潼关入黄河。 田家,顾名思义,就是以种田为生的人家。在我国,虽然田和 地有一定的差别,南方多说水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北方 多指土地,“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但一般统称田地。因此田家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家。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有诗。”诗画本属不同的艺术领域,但苏轼同王维一样既工诗又善画。因此, 其评价可谓专业而又具有权威性,常常为后人所称道。

斜阳,墟落,穷巷,牛羊,诗人一开始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静穆安详、清 幽和谐的乡村傍晚风景图。画幅由远及近,层次分明,一个“归”字总揽全诗, 点明了画意。在荆棘编制的柴门前,一位须发皆白的慈祥老者正拄着拐杖, 凝视 远方,等待自己的小孙子放牧回来。一种老少和睦喜乐融洽的气氛,给人以温馨 幸福之感。

田野里,碧绿的麦苗已经拔节秀穗,觅食的雉鸡拍打着翅膀哏哏叫着; 院子 里,木架上的蚕宝宝吃足了桑叶,懒洋洋的正准备安眠 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中人。

读这首诗,我常常有一种自足自适、自得其乐的感觉。无论是诗中无生命的 阳墟落荆扉穷巷,还是有生命的雉雊麦苗眠蚕牛羊,其间似乎都蕴含着宁静安 然富足兴旺的生气,更不要说念牧童的“野老”和荷锄归的“田夫”, 那倚门而 望、相见依依的情景令人神往。

对于常年厮守在田间以种田为生的田家来讲,“麦苗秀”“桑叶稀”

无疑

代表着丰收和希望。长年劳作,终有所得,大自然的馈赠就是至高无上的嘉奖。 雊,蚕眠,一动一静,一幅田家风情图,含义隽永,意味无穷。不仅写出了 田家独特而富有生机的美景,也表达出诗人钦羡向往的神情和难以言表的喜悦。

耕田,养蚕,是生活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先人, 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基本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远古时代的 《击壤歌》“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正像《天仙配》中

。三三两两荷锄而归的

农人,走在田间小径上,笑着说着,那亲切的絮语,忘我的神情,让人自然联想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渭


永和织女所唱“你织布来我种田, 夫妻双双把家还。”自给自足,是人类社会 早期的生存之道,也是人们的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唤。

凡事均有主客观相互作用而成。“渭川”这条古老的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个人物、一个故事

作为一位宦海沉浮深感仕

途多舛的封建士大夫,王维不由地产生了临渊羡鱼之情, 从而发出了归隐田园的

0自从姜太公这位智者玩定了那一妙招之后, 历代有多少人顶礼膜拜,追捧

高明的“垂钓”艺术,趋之若鹜。从此出世入世成了文人们生活中爱玩的”捉 迷藏“的游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江湖,朝廷,成了文人们来回跑的两端。

当然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丈夫,他们注定很难领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很难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 意。是不是王孙姑且不论,但诗人那高贵的气质,不烦的谈吐,飘逸的举止, 不合作的态度,不同流的雅好,不屈服的品性,已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自然的春芳有停有歇,人生为何不能做短暂的停留?勿为形役,适心随意, 开些罢了。既然羡慕,又何须怅然,官不做也罢。但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早 已凝固了士人的大脑,“学会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对功 名利禄的追求与留恋也实属正常,不要说什么诗人的头衔也不是什么桂冠, 想当 年老杜就曾发出过“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质疑。质疑归质疑,至多发发 牢骚而已。官阶几品,甚至生命几何,都要看看皇帝老儿的心情或主子的脸色。

拿的起放得下,哪能像说说那么简单。同样不可为,一个出于无奈,一个出 自愿。退一步说,即便是身在乐园,内心还有几分不甘。垂钓者毕竟都是高手, 不好有可能小命攸关。困兽犹斗,正是难解心中的困局,才有这既“羡”又“怅” 骑虎难下的两难局面。

田夫,也就是农民,可不同了。他们心中没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幻想,没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期盼,更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抱负。他们有的只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艰辛,有的只是“故 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热情,有的只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爽朗。

墟落穷巷便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牛羊麦苗桑叶眠蚕便是他们的所有家产, 扉竹杖锄头便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工具。贫穷落后简单是他们物质上的表现。但 穷并不意味着悲伤,物质上的匮乏有时反而助长了灵魂的滋润。从“念牧 童”“侯荆扉” “荷锄立”“语依依”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他们精神上的丰富、 情感上的和谐。虽然雉雊苗秀 蚕眠叶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丰收,但对他们 来讲,早已寄予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样东西, 在这里显得是多么的和谐与自然呀!

一首诗就是一个生活片断,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诗就是理解生活, 读诗就是明白事理。回归生活,读诗吧!


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是如此,学什么又不是如此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2d89d8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