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时间:2023-03-24 23: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奇怪现象。在当前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下,对研究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 研究生就业面临的现状

据统计,2009届江苏全省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比上届下降了0. 47个百分点; 2010届比2009届下降了 0. 6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20万,比去年减少了8.2万人,考研人数首次出现了全国范围大幅度下滑。2009年,四川省重庆市高校毕业生总数127816人。截至731日,约10.5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81.9%。在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9699人,就业率77.6%本科生64682人,就业率80.6%专科高职生53435人,就业率84.3%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2010年上半年,山东省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79.26% ,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 62.01% ,比总体就业率低了 17.25 个百分点,比本科生 82.68% 的就业率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 78.04% 。这些数据无疑告诉我们一个清晰的事实:研究生不再吃香,为高薪厚职而读研的观念也应适时转变了。 2. 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对于出现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不断降低的趋势,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群体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 社会需求形势变化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上年增加 27. 2%, 2000年比上年增加39. 4%, 2001年则增加 28. 6%, 2002年又增加22. 6%, 2003年招生26. 89 ,比上年增长32. 7%, 2004年录取33,较前一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已经达到了34. 4,20005 倍多,在校研究生数量也突破了100万。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导致研究生毕业人数呈现跳跃式增长,而研究生的社会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外,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用人单位人才观念发生变化:高校、科研单位热衷于引进“博士学位或者副高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等;企业用人制度也越来越务实,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不用研究生。在这样的社会人才供需结构的前提下,处于中间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岗位。 () 高校教育定位不准、管理滞后

1.研究生培养单位市场意识不足。如果把硕士研究生比作一种待价而沽的商品,那么高等学校就是该商品的生产商,“研究生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都与高等学校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用人单位录用要求及使用培养过程来看,高等学校在市场意识、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在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角色定位缺失或模糊,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

2.研究生培养单位教育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课比例过大,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多,选修课少, 致使硕士研究生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受到限制; (2)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课堂,轻实践,研究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综合能力得不到提;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重就业率、轻就业指导的倾向,即使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也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缺乏对硕士研究生就业“技巧”训练,忽略就业指导的具体内涵。 () 硕士研究生自身存在缺陷


1.自身素质不高。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继续升学深造就成为很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但是这些读研深造的学生并非为了做学问,而仅仅是把读研作为就业的筹码,直接把学位文凭作为读研的目标,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也就不能潜心研究。连年扩招导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紧缺,致使一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软硬件的不足等,都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

2.择业观念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择业观念单一性。随着人们利益观念的转变, 研究生功利倾向在择业过程中表现明显,一些人将高待遇、高收入作为衡量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无视就业现状,仍热衷于福利待遇高、工作环境舒适、风险系数小的工作岗位,希求鱼和熊掌兼得。(2)择业认识片面性。有些研究生盲目追捧“热门”职业;有些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的认知方法;有些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不能正确评价;有些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对影响择业的因素尚存在误区;有些对社会复杂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关心甚少。(3)择业目标短期性。有些研究生择业时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创业精神,向往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缺乏远期的规划与考虑。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而如今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更是聚拢了大众的关注。很多人在“创”的浪潮中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更多人却被一个浪打没了影儿。前扑后继,却仍有着无数的创业英雄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创业草根化了、通俗化了;创业,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代名词,创业资金可以是一千万元,也可以是五千元;创业团队可以是一百个人,也可以是三五个人。创业,是种职业活动,更是一种最复杂的职业行为。根据创业目标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创业者分成三种类型: 1.谋生型创业者--迫于生活压力或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才决定创业的; 2.投资型创业者--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实力,创业只是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回报的; 3.事业型创业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把创办的企业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 很显然,我们目前所谈的大学生创业绝大部份是第一种即谋生型创业,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自主“就业”,以及带动更多人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现状与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也加入到创业大军之中。 1研究生创业的可能性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们党提出的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从而致富,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有利于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学习新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利用外资;创业的地域、范围更大了。因此,努力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2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首先,从研究生自身来说,应科学地做出自己的生涯管理。生涯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评价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确定自身的价值目标;并通过轮换、培训等手段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而研究生可以借助生涯管理,了解自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职业任务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而不断调整,树立并实现职业目标,促进自身的生涯目标。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除了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要积极丰富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广泛关注社会需求,增强实用技能培训。这样在创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展现在专业领域积累的自学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思辨力、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完善价值观教育。高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门,要承担起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责任。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696e290066f5335a8121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