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头白还戍边 ——《十五从军征》改写指导与佳作展示 河北 高江海 【文题呈现】请将古诗《十五从军行》改写成复杂的记叙文或小说 要求:(1)改写时要合理想象,忠于原作;(2)无论改写成记叙文还是小说,都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不能遗漏;(3)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4.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金手指】 ◎记叙事件按顺序 记叙文在叙述事件时,要依照一定的记叙方式来进行,或顺序,或倒叙,或插叙,或平叙。写作时,可根据所叙内容来选择方法。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三次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写出了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描写人物抓细节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以丰满人物的形象,可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形象更加丰满。 如莫怀戚《散步》中有这样一段: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段中的两个“蹲”和“背”就是细节描写,我的“蹲”和“背”体现儿子对年老母亲的爱和孝心。妻子的“蹲”和“背”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与付出。 ◎ 议论抒情要精炼 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抒情可以直接真实第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可以起到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结尾: 每当我想到这位种树的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不禁叹服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这段议论照应开头,给主人公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一个人慷慨无私,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好事,这个人就是伟大的人。 同桌佳作① 戎马关山涕泗流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 (用杜甫的诗开头,给人一种因战争而导致荒凉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在边关征战了六十五年老兵,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他站在家门口,1 伤心地流泪了。“这哪里是家啊?这分明就是一片与家人告别的墓场!”(采用倒叙手法,先写老兵历尽辛苦回到家乡,按说应当是一件喜事,可家是一片墓场,带给他的是有悲哀。) 老人自十五岁就告别父母,告别家乡,到遥远的西北去守边,而今已八十岁。十五岁时,他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边关战紧,狼烟四起,苦与无奈便走上沙场。(简要勾勒出老人年幼从征的过程。“狼烟四起”写出征召的原因。)他那时青丝黑发,一脸痴气。临行前爸妈却是无限的牵挂,千叮咛万嘱咐。狼烟四起当年和他一起参军的几个伙伴,有的冻饿死在阴山脚下,有的战死在广漠的沙场,有的落于敌手而生死难卜。唯有他侥幸地活了下来,他很欣慰。(同伴战死疆场,自己侥幸活下来乃是幸事,可回家所见所为,并非乐事。本段是按顺序写的。) 三个月前,边关战事稍解,他自觉年事已高,便向大将军请辞告老还乡,将军欣然答应。他用手捋捋那银白的头发,对镜自顾已是满脸皱纹,两眼昏花,牙齿多半早已脱落。离别军营时,他和将帅们一一握手,依依惜别。(“对镜”是细节描写,通过照镜证实了老兵确是年老力衰,无力在疆场上杀敌立功。从他对军营的留恋上,可知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 告别贺兰山,过黄河,越太行,来到了燕山余脉,眨眼就是他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刚到村口遇上了一位约四十岁的年轻人,正扛着犁耙、牵着老牛向田里走去。两人见面互相通说姓名后,他便问道:“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啊?”年轻人告诉他:“你家的四周全是松树柏树,院里早已成了坟墓。”(叙述归程,老人思乡;和年轻人对话,心情一落千丈,乐而有悲。) 老人急切地来到家,看到的是野兔在院里乱窜,野鸡在屋梁上乱飞,院子里长满了野谷,井台上长满了青苔。他把收割的野谷用来舂米做饭,摘下的葵叶煮汤炒菜,可饭做好了却没有老野谷伴和儿孙来陪伴。(这是归家后见到的真实情境。“兔窜”“鸡飞”“野谷”“青苔”是战争后的缩影,也是老人黯然伤神的根源。)老人坐在院子的台阶上,眼眶里流出了伤心的泪水,他想到了儿时在父母身边的幸福,想到了在家乡溪边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光,想到自己戎马关山的岁月,想到自己余年残生的孤独,不由得走出了大门……(结尾与开头衔接,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点评】小作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十五从军,八十归乡的老兵形象,传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在写作上,作者首先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老兵归家后答感叹,为后文造成悬念。其次运用细节描写,抓住老兵“照镜”和看到家里的一幕,表现出老而凄凉、麻木凄然的境况。再次,文章开头引用杜甫的诗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同桌佳作② 八十老兵归乡泪 一个八十岁老兵,带着满头白发,挂着满脸沧桑,忍着满腔的心酸,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在返乡的路上。他边走边想:十五岁开始应征,至今已六十五年了。这六十多年来,和自己在一起的战友有多少人战死沙场尸骨难寻,有多少人被敌人俘虏有家难归,又有多少人天天盼着和家人团聚最终却成梦想,和他们相比,自己还真是幸运啊。 走着走着,不多时便来到了家乡的村外。可这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当年村外处处是绿油油的田野,一排排青石砌成的房子,杨柳和梧桐把村子遮盖的严严实实,炊烟缭绕,充满生机。可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废墟一片,战火过后的烧焦味还依稀闻到。这时,他看见走在自己前边有一位年轻人,便上前打问道:“你知道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吗?”“你原来的院落如今已成了墓地,周围长着茂密的松林,每天都能听到乌鸦在树上呱呱地叫。”听了年轻人的话,老兵便急切地来到自己曾经住过的院落,这里已是断壁残垣。野兔在狗窝旁窜来窜去,野鸡在屋梁上栖息拉粪,院子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布满了青苔。 2 这时已近中午,老人已是饥肠辘辘,无奈之下便在院里点起炉灶。面对空旷的家,有什么可吃呢?他只好采集园中的野谷做饭,地上的野菜来做菜。饭做好了,可又不知与谁来共享啊。 吃了饭,老人手柱拐杖,来到大门外,向东远远望去,心中更是无限的惆怅,心酸的泪水沾湿了那饱经风霜的破旧战袍。他心中那说不完怨恨,无限的忧伤,又能向谁倾诉呢? 这就是一个八十老兵的人生际遇! 【点评】文章采用顺序的手法,把一个从军六十五年老兵的苦辣酸甜摆在了读者面前。从老兵的归程到归家后的所见所闻,再到老人的孤独凄凉,娓娓道来,让人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画面。结尾一句议论铿锵有力,作者的憎爱之情跃然纸上。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56cf68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c.html